歐盟

|共190篇|

Type-C 世代到來,蘋果只能跟隨?

歐洲議會去年 10 月通過新法規,要求生產商由 2024 年起統一手機、平板電腦、相機等電子設備的充電接口為 USB-C 制式(USB Type-C),成全球先例。蘋果電話目前採用自家 Lightning 接口,新規定意味著即將推出的 iPhone 15 要跟從規範,但為了規格統一而淘汰舊產品,會否製造更多電子垃圾?蘋果還會有甚麼對策?

法國退休制度改革:歐洲各國退休年齡差異

法國近日因退休制度改革計劃而有大型示威,當中建議法定退休年齡從目前 62 歲提高至 2030 年的 64 歲,一旦落實,預計由 2027 年起,法國打工仔要工作 43 年才能拿到全額退休金,結果引發國內大罷工。當局聲稱延遲退休年齡是「挽救退休制度」,歐洲其實同樣面對退休金壓力,老年人口近年大幅增長,勞動人口大幅下降,在這情況下,法國的退休制度改革會否成為仿效對象?

【*CUPodcast】ESG 傾呢啲:循環經濟是甚麼?

針對地球資源耗盡,歐盟多年前曾提出循環經濟行動方案,去年再擬定新的規例。今集「ESG 傾呢啲」請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探討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講解背後理念和更新範圍,以及企業如何用創新手法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匈牙利:關照俄羅斯間諜的歐盟國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鄰近的匈牙利沒隨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捷克和斯洛伐克這 4 個歐盟兼北約成員國,脫離由俄羅斯主導的國際投資銀行,還跟一眾歐盟國家「唱反調」,未見驅逐冒充外交官的俄國間諜意願。有分析指,總理歐爾班因其親俄取態,對在國內活動的「紅場特務」視而不見,庇蔭他們為所欲為,變相助普京一把。

從源頭入手: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

要做到源頭減廢,生產者責任制是有效的手段之一。歐盟各國早年立法實踐生產者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建立了一套有效率的回收制度。在亞洲地區,日本也於「包裝回收法」中引入 EPR 概念,從生產者源頭入手,要求生產者對商品的整個生命周期負責。完善生產者責任法規能刺激回收產業,這些國家的做法能否成為本港的參考對象?

烏克蘭戰爭,令多極世界加速消失?

過去 10 年間,美國獨大的後冷戰時代結束,不少學者都預告,中國、歐盟及俄羅斯或鼎足而立,令國際邁向「多極世界」(Multipolar World)。不過,烏克蘭戰事正改變走勢,布朗大學政治學副教授 Jeff D. Colgan 在「外交政策」雜誌文章推測,自暴其短的普京只能受制於中國,作為美國盟友的歐盟也在能源危機下衰退,令世界只餘下中美兩極對壘。

嚴管基因編輯作物,歐洲正改變立場

數十年來,歐盟都嚴格限制轉基因食品,但今年夏季熱浪與乾旱夾擊,直接影響農業和畜牧業,衝擊歐洲食品生產。乾旱使歐洲很多河流、湖泊水位不斷下降,有些甚至接近乾涸。同時,俄烏戰爭亦動搖農業供應鏈,部分政客開始重新思考歐盟長期以來反對轉基因生物和基因編輯作物的立場。

20 年來最嚴峻歐元大貶值,將帶來甚麼影響?

7 月 12 日,歐盟宣佈克羅地亞將成第 20 個歐元國。歐洲一體化的里程碑本來值得慶賀,然而歐元近日走勢疲弱,今年已累計貶值 12%,自 2002 年以來首次跌至與美元 1 兌 1 的水平。外界對歐元的前景持續看淡,多間主要媒體都關注大貶值的成因,以及對歐盟各國的民生影響。

擺脫中國壟斷,稀土供應鏈去風險

稀土包括 17 種化學元素,當中多種於屬轉型潔淨能源的關鍵元素,例如用於製造永久磁鐵,供應予電動車和風力渦輪。如此重要的礦物資源,目前來源集中在中國,惟其先前已有以稀土供應作政治籌碼的前科,加上近年當地因應開採污染而控制開採規模,對其他稀土消費國家構成不可忽視的供應風險。

Ryan Fung:碳關稅峰迴路轉獲成功爭取

碳關稅(又稱之為「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意義甚大,實施後,歐盟未來將向其他國家進口的電力、水泥、鋁材、化肥、鋼鐵、有機化學品、塑料、氫、氨產品等產品徵稅,進口商未來將必須購買特別許可證,並按歐盟碳排交易系統的碳價納稅,預料將影響對一些與多貿易往來的國家,包括報稱發現大量稀土的土耳其、出產大量有機化學品和塑料的中國、已脫歐的英國等。

Ryan Fung:「不夠綠」成主旋律抑或藉口?

ESG 在歐盟走向原教旨主義,似乎一度傳出不接受「袋住先」,先後否決幾項被指「不夠綠」的議案,當中包括碳關稅、社會氣候基金、納入天然氣和核能至歐盟可持續金融分類方案等,令早於 2021 年 7 月推出的「綠色新政」氣候計劃意外受挫,但更真實的原因,到底又跟大國政治角力、通脹猛於虎有沒有關係?

Ryan Fung:鋰爭我奪背後是國家安全

在電動車崛起的年代,鋰(Lithium)的重要性無可比擬,全球供應短缺下,與鋰相關的合成材料價格更是愈升愈貴,令鋰這種被形容為「白色石油」(white petroleum)的新能源基礎建設支柱,逐漸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但同時卻漸漸引起一些健康隱患,甚至國家安全憂慮。

德國人的恐懼

無論國內外,德國似乎都是「儲蓄冠軍」(Sparweltmeister)—— 帶領歐盟達成協議,制定 7,500 億歐元復甦基金(Recovery Fund)聯合發債計劃;國內的人習慣儲蓄,經常賬戶盈餘是發達國家之首。惟這儲蓄的習慣,未必全是好事。著有「德國最短歷史」的英國歷史作家 James Hawes,批評德國在烏克蘭戰爭上逃避自己的責任;他認為該國一直受自身,尤其是來自社會民主黨(SPD)的恐懼籠罩。

歐盟循環經濟行動方案:消費者、商界和環境可以皆贏?

歐盟在 2015 年底首次發表循環經濟行動方案,時任歐盟委員會副主席 Frans Timmermans 解釋計劃背景時直言:「如果我們繼續採用『獲取、製造、使用和丟棄』的方式,我們的地球和經濟將無法延續。」歐盟委員會今年 3 月底提出新擬定的規例,針對使用資源最多且循環潛力高的行業,確保減少浪費,賦予消費者和公眾購買者權力,務求使可持續產品成為歐盟規範。

拜登團結歐洲,但救得了烏克蘭嗎?

拜登結束訪歐行程,議定出進一步孤立普京的方向,打算把俄羅斯逐出 G20,又計劃出口液化天然氣到歐洲,以抵消盟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演說更聲言「普京不能再掌權」,引起國際哄動。但烏克蘭官員坦言,拜登在連場峰會都沒有大膽的援烏方案,政府上下無不感到「非常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