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老化的突破研究

A+A-
研究發現一種名為「碳酸酐酶」的蛋白質,與生物老化關係密切,提供新方向對抗老化。

一般人都明白所有生物的壽命皆有限期,而本月初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就有研究報告表示,人類的最高壽命上限為 115 歲,能達到 125 歲則極其罕見。然而,不少人仍夢想能長生不老,衰老和死亡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但日前在學術期刊「老化」(Aging)有研究發現,一種名為「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的蛋白質,與生物的大腦和肌肉老化有所關連,研究將有助進一步揭開生物老化的奧妙。

(圖)雙向電泳使用的凝膠。雙向電泳後的凝膠經染色蛋白呈現二維分布圖,據圖中的位置檢測出不同的蛋白質。 圖片來源:Wikipedia
上圖為雙向電泳使用的凝膠。雙向電泳後的凝膠經染色蛋白呈現二維分布圖,據圖中的位置檢測出不同的蛋白質。 圖片來源:Wikipedia

研究由英國諾丁漢大學獸醫科學院進行,研究團隊利用名為「雙向電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的檢測技術,將在老鼠大腦細胞和肌肉細胞的粒線體(mitochondria)裡的所有蛋白質分離。粒線體又被稱為「細胞電池」,負責轉化氧氣成三磷酸腺苷(ATP),為細胞活動提供化學能量。

研究團隊對比年輕和中年老鼠的樣本,發現蛋白質「碳酸酐酶」在中年老鼠的樣本數量較高及較為活躍。同時,年輕但患有早期退化問題的老鼠,亦有較多的「碳酸酐酶」。這顯示「碳酸酐酶」的數量或與老化進程有所關連。

但要進一步驗證兩者的關係,研究團隊則將「碳酸酐酶」加到一種只有 1 毫米長的秀麗隱桿線蟲內,發現加入了「碳酸酐酶」的線蟲壽命的確較短,證明「碳酸酐酶」是導致老化的因素之一。研究者 Lisa Chakrabarti 表示,這是進一步研究老化的好開始,可針對性地減低這種蛋白質造成的老化影響,同時避免其他副作用。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逐漸衰退。人體約在 50 歲開始逐漸流失肌肉質量,60 歲起更趨明顯。大腦老化則降低認知能力和記憶力,20 歲為資訊處理能力及記憶力的黃金時期,其後逐步減弱;到了 40 歲,學習新事物便會倍感困難。

早前「自然」期刊發表的人類壽命上限研究,雖瞬間吸引大眾眼球,但其研究僅以人口統計數據得出壽命上限的結論,其一研究者 Jan Vijg 表示,若要把壽命限制延長到 120、125 或 130 歲,則需要改變人類的全部基因組成,及需要研發成千上萬種不同藥物。這聽起來是悲觀的語氣,但像諾丁漢大學這類的研究,正從悲觀帶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