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冰島|

冰島女性地位高尚,靠的是……

曾經,冰島也是個「男主外,女主內」的國家。每當丈夫出海捕魚,妻子便會身兼農夫、獵人等幾角,照料一家的起居飲食。不過,這設定自 1975 年起便有了突破性的變化。冰島女性逐漸意識到自己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在國會中亦屬弱勢,在 63 位議席中僅佔寥寥 9 位,來到今天,現為世界經濟論壇(WEF)性別平等指數最高的地方。到底原因何在?

繼續閱讀 ...

冰島足球為出版業殺出一條血路

冰島最大的特色之一是火山,火山的數目比職業球員還多,但依然遠遜於熱愛文學的人口數字,Jóhannsson 說,每一個冰島人都希望當作家,冰島的出版業非常蓬勃,雖然全國人口只有 33 萬,每年有超出 100 家出版社出版新書。

繼續閱讀 ...

Live Norish:冰島社交文化—戶外泳池聚會

冰島四面臨海,全年天氣寒冷,冬季冷風刺骨。數年前筆者初遊雷克雅未克著名景點 Blue Lagoon 浸溫泉,還未下水已經渾身發抖。別以為天氣這麼冷,冰島人只會圍著火爐取暖或躲在被窩不動。不論冬天或夏天,冰島人都喜歡去泳池游水,去游泳池目的不是單純地做運動,而是聯誼。

繼續閱讀 ...

Live Norish:巴拿馬文件——冰島政壇變天

「巴拿馬文件」事件觸發冰島 2 萬民眾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國會外示威,冰島總理被推倒下台。傳統右翼政黨的大勢已去,冰島人民求變的心或有利以反建制為旗號的海盜黨的選情。在一個民主國家,當執政黨的統治威信盡失,人民會用選票反擊,毋須含淚投票。

繼續閱讀 ...

逃難到雪櫃:敍利亞家庭冰島生活記

去年,敍利亞難民 Khattab Al Mohammad 還跟其他逃避戰火的鄉里一樣,在黎巴嫩掙扎求存。直到一天,有歐盟職員問他,願不願意舉家移居冰島,當時他對當地一無所知,還相信對方所說,就在挪威旁邊。直到上月 Al Mohammad 一家七口踏出機艙,看到那一片冰天雪地,才發現這個新家與北極圈的距離,只有600哩遠。

繼續閱讀 ...

方景文:為甚麼挪威人如此長壽?

去過挪威的人,都難以忘懷當地清新的空氣、澄澈的海洋、潔淨的城市景觀。除了自然資源豐富,挪威其實亦是舉世知名的長壽之國, 根據聯合國 2021 年資料,北歐五國人口的預期壽命全部高於 80 歲,其中挪威人口的預期壽命更高於 83 歲。究竟挪威人的生活跟我們有甚麼不同? 

繼續閱讀 ...

為甚麼維京人會從格陵蘭神秘消失?

相傳,挪威出生的紅髮艾瑞克於 980 年左右因犯下誤殺被流放出居住地冰島,兩年後抵達西北一片陸地,並命名為格陵蘭,即「綠色土地」。他在 985 年回到冰島,宣揚這片新陸地大有可為,吸引了 25 艘船合共超過 400 人出發前往定居。直至 1450 年島上仍有一些維京人在南部海岸耕種,後來卻全部神秘消失。近期有研究發現,海平面上升,或是維京人離開的原因。

繼續閱讀 ...

彭碧珊:藍染創作還原香港本色

談起藍染,大家或會想起日本、非洲或中國等地的傳統手工藝,不過,製作藍泥染料的馬藍,早已活在香港過百年,跟鄉村傳統染布文化息息相關。環境生態藝術家郝立仁(Benjamin),過去幾年研究本地馬藍的成長故事,籌辦「源山手染」藝術項目。

繼續閱讀 ...

法國退休制度改革:歐洲各國退休年齡差異

法國近日因退休制度改革計劃而有大型示威,當中建議法定退休年齡從目前 62 歲提高至 2030 年的 64 歲,一旦落實,預計由 2027 年起,法國打工仔要工作 43 年才能拿到全額退休金,結果引發國內大罷工。當局聲稱延遲退休年齡是「挽救退休制度」,歐洲其實同樣面對退休金壓力,老年人口近年大幅增長,勞動人口大幅下降,在這情況下,法國的退休制度改革會否成為仿效對象?

繼續閱讀 ...

身體經濟學:緊縮改革的經濟怎樣影響國民健康?

俄烏戰爭引發的全球滯脹危機,繼續為世界經濟帶來不穩定因素,並醞釀一波環球債務風暴。伴隨著經濟危機的,很可能是一項項緊縮政策。2013 年,歐美多國剛渡過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劍橋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David Stuckler 和史丹福大學醫學家 Sanjay Basu 當時就發表著作 The Body Economic,分析緊縮政策帶來的公共衛生代價。十年過後,是時候回顧書中內容,為未來作好準備。

繼續閱讀 ...

預防金融危機,首先要令金融家問責?

專家警告世界可能正面臨一場龐大的債務風暴,規模可以遠超 2010 年的歐債危機。若要應對未來的經濟挑戰,並不是要向金融家賦予特權。倫敦大學城市學院金融系教授 David Blake 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指,要避免下一波危機,就要銀行家為不當的投資行為問責。

繼續閱讀 ...

工業意外的多寡,是城市發展的指標?

9 月 7 日,秀茂坪安達臣道一個地盤天秤突然倒塌,擊中現場多個貨櫃辦公室,做成多人死傷。繼 7 月的紅館意外後,市民再次把焦點放於工業傷亡問題。現時有大量學術文獻指出,一個地方工業意外頻生,背後存在多種制度性和結構性因素。

繼續閱讀 ...

減工時跟 ESG 也有關?

COVID-19 疫情改變人對工作形式的認知,讓全球大量公司和員工體驗彈性工作模式。許多員工正追求更具彈性的工時和工作地點。在勞動力市場緊張之時,公司也在尋找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方法。縮減工時不僅員工受益,也帶來環境和社會效益,可成為企業改善 ESG 的措施之一。

繼續閱讀 ...

【書展系列】梵文版「唐吉訶德」—— 以最古老語言,翻譯首本現代小說

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創作的「唐吉訶德」,不僅是文學史上首部現代小說,其閱讀量和出版量亦冠絕全球。就在約一個世紀前,兩位克什米爾班智達作出創舉,將它翻譯成梵文這個最古老語言之一。但如此珍貴的手稿,卻被遺忘在哈佛大學圖書館數十年,直至一名德國教授把它拯救出來。

繼續閱讀 ...

「甚麼也不買」的反消費浪潮

「甚麼也不買」隱隱然在壯大,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運動,會員在自己所屬的社區内交換資訊,送出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互相交換,全部免費:他們在網絡上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通常都會得到滿足,從家用電器、園藝工具、衣物家具到嬰兒產品,應有盡有。英國倫敦其中一個相關社區網絡的管理員 Alisa Miller 形容,他們的實踐,生動證明了「一個人的垃圾可以是另一個人的寶藏」。

繼續閱讀 ...

早在哥倫布遠航之前,南歐人已知新大陸的存在?

小時候常識課都會提到,一代探險家哥倫布在 1492 年率領西班牙船隊向西方遠洋航行,最終「發現」了新大陸,亦即今天我們熟知的美洲大陸。近數十年來,其實有大量考古證據挑戰上述觀點:早在 10 世紀末,北歐維京人已經由格陵蘭,抵達今天加拿大的紐芬蘭一帶並建立聚居地。於是歷史學家進而想考究,究竟南歐人會否一早已知美洲大陸的存在?相關討論今年終於有新突破。

繼續閱讀 ...

在內憂外患之中,美國的貧窮率何以暴跌近半?

過去一年,美國飽受種族衝突和疫情所困擾,最近的阿富汗撤軍風波也令拜登政府遭到各界猛烈抨擊。正當中俄的「美國衰退論」炒得火熱,8 月最新的美國經濟數字卻推算,當地貧窮率在三年之間暴跌近一半,由 2018 年的 13.9%,跌到 7.7%。多間美國主流媒體和學者就分析筒中原因。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