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時間週二凌晨,首都威靈頓廉價旅館 Loafers Lodge 發生大火,造成至少 6 死、4 傷及 11 人失蹤。數十名住戶幸保一命,卻對前路感迷茫。因為該棟沒有灑水系統、火警鐘時常失靈的破樓,乃這些長者、釋囚、殘疾人士及低收入戶唯一的棲身之所。總理 Chris Hipkin 坦言,火災曝露了全國各地更廣泛及持續的房屋問題。
紐西蘭
|共47篇|
全球地緣政治緊張,紐西蘭正進一步向北約靠攏?
2023 年 4 月 4 日,經全數成員國同意,芬蘭正式加入北約,標誌著其自冷戰以來的中立國政策終結。現時,另一個北歐國家瑞典亦已開始申請程序,尚待土耳其確認。另外,「外交家」報道,遠在南太平洋的紐西蘭,亦正希望加強與北約的關係。
【新詞】擺脫「財政羞恥」:勇敢談論財務狀況是脫貧的關鍵?
三位奧克蘭理工大學商業學家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提出「財務羞恥」(financial shame)的概念,認為要公開談論財務狀況,是解決債務問題的重要一步。
西巴布亞民族解放軍爭取獨立,脅持人質可行嗎?
2 月 7 日,紐西蘭籍機師 Philip Mehrtens 在印尼巴布亞被武裝分離組織西巴布亞民族解放軍(TPNPB)脅持,事件至今已持續一個月。TPNPB 向 BBC 印尼表示,在西巴布亞獲承認獨立前不會釋放人質;但當地坐擁各類豐富資源,難以想像印尼政府會為毫無瓜葛的外國人而放棄。
重建還是撤退?颶風過後的紐西蘭兩難
颶風「加布麗埃爾」(Gabrielle)一週前吹襲紐西蘭,釀成該國本世紀最嚴重天災,至今已有 11 人喪生,數千人生死未卜。隨著倖存者開始從淤泥挖出房屋,評估損壞情況,當局還需盡快決定在哪重建、如何重建,甚至應否重建。
打嗝、放屁稅、益生菌,有助紐西蘭排減?
為改善氣候問題,紐西蘭政府近日提出新方案,計劃 2025 年起向農場徵收稅項,以減少動物排放溫室氣體。當局聲稱這項政策為全球首創,農民將「受益於成為先行者」,不過業界普遍不滿有關提議,擔心加重經營成本,令小型農場無法生存。政府層面以外,當地科學家也積極研究如何可以不減少畜群數量而達到減排目標,從多方面應對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的問題。
在清零與共存之間:亞太國家的第三條抗疫路線
8 月 12 日,香港縮減入境隔離限制至 3 日酒店加 4 天居家隔離,不過仍然保留「健康碼」、「安心出行」、「口罩令」、「社交距離」等抗疫措施。過去兩年多,世界可以劃分為「動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兩大路線。學術平台「外交家」雜誌的評論指出,日韓澳紐新等亞太國家正走上第三條路線,以常理抗疫。
【Soul Monday】因為悶極,砌出最長 Lego 火車
疫情封鎖期間,不少人會透過觀看電視節目,解去煩悶。在紐西蘭,有少年因追看電視劇而受啟發,化無聊為力量,砌出長達 25 米的 Lego 積木火車,成功打破世界紀錄。
【Soul Monday】現實太令人恐懼?用 VR 克服吧!
恐懼症患者會極度懼怕某些事物,像是畏高、怕坐飛機、極怕蜘蛛及老鼠等。面對這些事物,他們會陷入無比恐慌及焦慮之中,並出現各種身體不適。近日紐西蘭研究人員就嘗試利用虛擬實境(VR)應用程式作為治療工具,讓患者在安全情況下,逐步面對及克服恐懼。
劉偉民:走不走?酒不酒?
英國是近期的移民熱選,成功登陸當然要出去喝酒慶祝,但你知道你的首要考慮是甚麼嗎?是酒量。雖然英國人嗜酒馳名於世,但在公眾場所喝醉是犯法的,即使在酒吧裡面喝醉也屬犯法!
在紐西蘭一個城市,人與海獅正學習共存
瀕臨絕種的紐西蘭海獅近年在紐西蘭但尼丁(Dunedin)奧塔哥半島(Otago Peninsula)生息繁衍,卻因為種種「惡習」,被當地居民視為「臭鄰居」。保育機構希望人與海獅能和平共處,保護牠們免受各種環境威脅,並繼續生育下一代,脫離絕種厄運。
反疫苗令示威:貨車佔領行動正蔓延全球
加拿大強制接種疫苗政策,惹起部分貨車司機及民眾反響,多輛貨車組成「2022 自由車隊」,已佔領及癱瘓首都渥太華多日,迫使市政府頒佈緊急狀態令,至今仍未有解散跡象。同時,多國反疫苗及防疫政策示威者亦嘗試仿傚,紐西蘭昨日就有貨車包圍國會大樓,類似示威相信陸續有來。
把雨林當成人來看待,乃保育之法?
全球有不少雨林獲當地政府列為國家公園,由官方管理、保育。紐西蘭北島尤瑞瓦拉雨林(Te Urewera)的國家公園地位,卻在 2014 年被撤銷 —— 因為尤瑞瓦拉在法律上取得與人類相同的地位,並由當地圖霍伊部落(Ngāi Tūhoe)任法定監護人。
啄羊鸚鵡懂得用 Touchscreen,亦非好事?
近年,有研究發現鸚鵡的腦部可以媲美靈長類動物,擁有極高認知能力。最近紐西蘭一個新研究更指出,瀕危物種啄羊鸚鵡(kea),經訓練後懂得透過舌頭使用電子屏幕。
紐西蘭改回毛利語國名?
近日,毛利黨(Māori party)發起請願,要求將紐西蘭官方名稱,改為毛利語的奧特亞羅瓦(Aotearoa),引起爭議。
紐西蘭青年擇偶條件:能一起供樓
香港樓市連續 11 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的房地產市場,市民要不吃不喝近 21 年方能成功置業,就算近日可靠打疫苗參加樓盤抽獎,成功機會也似乎微乎其微。據「衛報」報道,紐西蘭人也面對置業難題,不少年青人因此用交友程式尋找另一半,以「夾錢」圓買樓夢。Tinder 發言人指出,紐國用戶在自我介紹中提及「買屋」一詞的次數,一年內增加 2.6 倍,有些人純粹出於幽默,有些人則是認真尋找可共付房貸的伴侶。
由依賴到對抗:新世代下的中紐關係
紐西蘭是五眼聯盟之中,人口和經濟規模最小的國家。一方面她是歐美民主陣營的忠實盟友,另一方面又長期患上「中國依賴症」,2020 年的出口額中,中國就佔了 26%。隨著中美,以至中澳衝突加劇,紐西蘭再難以兼得雙方陣營的利益。
當世界崩潰,哪些地方仍能生存?
若經濟危機、氣候反常、天災、疫症同時出現,全世界哪個地方能夠順利過渡?一項研究顯示,若全球遭逢社會崩潰,紐西蘭、冰島、英國、塔斯曼尼亞及愛爾蘭會是能夠成功生存、保持穩定的地方。
紐西蘭「反起底法」的平衡世界
據「華爾街日報」在 7 月 5 日報道,由 Google、Facebook、Twitter 等科技巨企組成的「亞洲互聯網聯盟」(AIC),於 6 月去信香港政府,警告當局若繼續「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修訂(民間又稱「反起底法」),該聯盟憂慮或會停止在香港提供服務,以免令員工墮入法網。誠言,有些西方民主國家都設有類似的「反起底法案」,關鍵是如何在資訊權與個人私隱間取得平衡。
2020 疫年,紐西蘭台灣死亡人數不升反跌?
疫症大流行至今,官方錄得的死亡數字逾 390 萬。「經濟學人」以各國大流行的死亡人數,對比沒有發生大流行的預期死亡人數,設計出統計模型,估計疫情造成的全球超額死亡人數高達 1,000 萬。大流行奪去許多性命,但在一些防疫措施較嚴格而未有大爆發的地區,例如紐西蘭和台灣,2020 疫年總死亡人數卻有所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