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症患者會極度懼怕某些事物,像是畏高、怕坐飛機、極怕蜘蛛及老鼠等。面對這些事物,他們會陷入無比恐慌及焦慮之中,並出現各種身體不適。近日紐西蘭研究人員就嘗試利用虛擬實境(VR)應用程式作為治療工具,讓患者在安全情況下,逐步面對及克服恐懼。
打針前幾天,Julie Raine 的腦海中已充滿恐懼,她確信針頭會傷害她,即使打完針仍難以釋懷。她自懂事以來一直受針頭恐懼症(Trypanophobia)困擾,難以接受抽血檢查,也怯於接種 COVID-19 疫苗,甚至不能陪同女兒去打針。但接受為期 6 星期的虛擬實境(VR)療法「oVRcome」對抗恐懼後,Raine 的生活開始出現改變。負責這項試驗的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研究人員指出,療法結合正念及虛擬實境來治療恐懼症,證實有效。研究結果近日發表於期刊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
科技企業家 Adam Hutchinson 發現,在焦慮症及其他心理健康問題上,需要護理的人數與接受護理的人數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於 2020 年時萌生出設計應用程式的念頭。Hutchinson 說:「不去治療焦慮症,患上更嚴重疾病,例如抑鬱症、酗酒甚至自殺的機率會高出 2 至 3 倍。如果我們能夠提供一種有效、低成本的解決方案,讓人們在接受心理健康治療進程中,可以及早在家進行療程,或可減少出現更嚴重疾病的機會。」
他諮詢臨床心理學家意見後,建立了應用程式原型,在去年 5 月至 10 月期間進行測試。做法主要依照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在安全環境中,將患者置於通常會導致他們焦慮或想要逃避的情景。最終有 109 名參與者參加為期 6 星期的試驗,治療 5 種常見的恐懼症,包括害怕針頭、蜘蛛、飛行、高空及狗。測試要求參與者用 VR 眼鏡來面對他們最害怕的事情,影片都是在現實中拍攝,開始時很輕鬆,逐漸才會出現引起焦慮的情況。
參與者要在觀看影片之前、期間及之後記錄他們的焦慮水平,並且只有在他們的焦慮度低於某個界限時,才能觀看下一個程度的影片。像在 Raine 的治療過程中,她先要進入一個虛擬的醫療室,看著護士進行注射前的準備,例如從包裝中取出針頭,或將器具放上金屬托盤。
她說:「我試了 15 次才看完這段影片。然後發生了非常了不起的情況 —— 我整個心態都發生了變化,急不及待想繼續觀看虛擬實境。」Raine 意識到自己在打針時,從未真正看過整個過程,令她能夠以一種新的方式思考打針。現在想到針頭時,她會立刻想到,「這很有幫助,而且護士會來幫我」。
在試驗開始時,參與者在有關測量中平均分數為 26 分(40 分滿分),可界定為中度至重度恐懼症。結束後,數字減少至 7 分,試驗結束 6 星期後再次測量,亦得出同樣結果。應用程式在試驗成功後已上架,內容包含更多不同恐懼症的療程。研究人員更將會開發針對社交焦慮症、恐慌症、成癮及抑鬱症的新療程,紐西蘭人可以登記參加新試驗。
新書推介
「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歷史的靈光一閃
如何迸發香港複雜而多重的可能性?
2020 年 CUP 出版首度在香港出版的繪本畫作「從前,有個香港」(This is Hong Kong),重現 1960 年代初捷克旅行畫家 Miroslav Šašek 眼中 100% 的絢爛香港。所謂的 100% 不是一個圓滿的盡頭,中間可能藏著各取所需、各執一詞的 100%,香港亦是這樣碰撞而生的。這書想捕捉的,就是歷史靈光一閃碰撞的瞬間,並把各人眼中的 100% 展開:
九龍市區的發展和規劃,原來受惠於葡萄牙人?
在越南史家眼中,香港曾經是越南趙朝一部分?
香港接受過美國經濟援助興建村落?
最後,香港在自己的歷史上留下怎樣的足印?我們眼中的香港是不是 100% 的香港?就讓這本書補上我們沒有遇上的香港。
編著:CUP 媒體
書名: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插畫:麥東記
售價:港幣 148 元
ISBN:978-988-79700-6-4
CUP 出版 @ 香港書展 2022
不論是寫還是讀,文字能抒發人的心情,也能紀錄時代掠影,在今個夏天尋書香,就是我們能捕捉的小小歡悅。CUP 媒體準備了多本好書待讀者發掘,更有精美周邊產品,不容錯過!
- 7 月 20 至 26 日(星期三至星期二)
- 灣仔會展 1B-E31 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