紳士大哥:媚俗而不再夢幻的布拉格

A+A-
貫穿布拉格的伏爾塔瓦河上有許多漂亮的老橋。

1883 年,當布拉格還只是短命的奧匈帝國的一個城市,這風起雲湧的時代誕生了一個對當代無足輕重的保險經紀。閒時會寫寫小說,臨死前覺得自己的文字太無謂想叫朋友把手稿都燒掉,結果作品最後卻一直影響著世界文學風格。

「布拉格」於我而言是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地方,應該比這刻更早很多就動身去看一下城市,這我是知道的。但我既不擅長把愛情掛在口邊,更反對某種形式主義。要將內心的崇敬,化作實質行動,像個遊客那樣走進那家博物館,對他的墨跡裝著看得頭頭是道,甚至是感情豐富地流幾滴淚水,那種矯情不單止裝模作樣,也其實和卡夫卡的精神背道而馳。

我是刻意地走到那家博物館前沒錯,但也同時一早知道自己不會入內參觀。有甚麼好看的?身為一個作家的角度,自己作品值得鑑賞的理應只有文字裡的意味,而不是文字本身。更何況,我根本看不懂德語。

卡夫卡博物館門外的青銅藝術品,足以總結展覽的價值。

博物館是無意義的,反倒是他生活過的城市和留有他足跡的街道更值得細看。我站在那街頭度過了零星的日與夜,見識當然是片面的,那麼如果你問今天的布拉格是個怎麼樣的城市?我興許會說就是「裝模作樣」。

由奧匈帝國分離之後接續成為捷克斯洛伐克,一度因工業而壯大,但二次大戰後共產主義時期,布拉格之春引來蘇聯入侵,於是在全球經濟起飛的黃金時代只能虛度光陰。1989 年的天鵝絨革命後,跟更落後的斯洛伐克分家後急起直追,但捷克根基早已面目全非。從境外入城布拉格,眼見沿途的簡陋基建,土地與房屋稍見落泊,要和西歐諸國媲美還差好大一段距離。

然而直到進入布拉格,我眼前景象卻彷彿煥然一新。尤其是市中心的老城區,中世紀波希米亞的鵝卵石道路潔淨亮麗,舊房子被鮮明的油漆包裹,加上夜店、酒吧、景點、酒店處處林立,像我一樣呆頭呆腦拿著照相機的遊客不分日夜遍佈大街小巷。大呼小叫爭奪客人的食店、紀念品店,甚至是泰式按摩店等,進一步把布拉格變得濃妝艷抹。

不再是那個默默耕耘的保守國度,而是滿心思索如何追逐金錢與發展。如果他還在,看到今天的布拉格,會有怎樣的表情呢?大概還是一言不發,瞪著那雙會說話的眼睛聽任一切改變吧。畢竟這種血淋淋的進展要是顯得魔幻,不就與卡夫卡最擅長的那種把夢境化為文字不謀而合嗎?

說著這些話時,曾一度被濫用的英文詞語「Kafkaesque」不斷浮現腦間,至於所謂的超現實,其實也只不過是一種不擇手段的求生衍生而來的蛻變和適應罷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現在棲身於香港英國兩地,為求打開雙眼看清世界。雖然嘴賤,仍想將所知所想無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