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之春」後,捷克的首四年「正常化」時期

A+A-
1969 年 1 月,捷克一名哲學學生 Jan Palach 為抗議華沙條約成員國入侵捷克,終結布拉格之春改革,以及其後一連串政治整頓,於溫塞斯拉斯廣場(Wenceslas Square)自焚,數日後傷重不治;其後,大批市民出席其喪禮。 圖片來源:
Miroslav Zajic/CORBIS/Corbis via Getty Images

1 月 20 日後,白宮或會易主,拜登賀錦麗展開長達四年任期,預料全球政治局勢將會面臨重大變化。回顧歷史,捷克斯洛伐克在 1968 年「布拉格之春」失敗後,開明政府倒台,全國進入「正常化」時期,過渡到極權,有學者曾在 1972 年發文,披露首四年「正常化」的狀態。

1968 年 1 月,捷克斯洛伐克經歷了二十多年封閉的共產管治後,迎來一名開明派領袖杜布切克(Alexander Dubček),他嘗試在體制內推動「帶有人性面孔的社會主義」(Socialism With a Human Face),開展政治和經濟自由化的實驗,又試圖為異見者平反。可是這場「布拉格之春」還不到一年,就因為蘇聯及其盟友入侵而告終。1969 年 4 月,早已失勢的杜布切克被趕下台,由強硬保守派的胡薩克(Gustáv Husák)出任捷共總書記,捷克進入「正常化」時期。

1972 年,學者 Peter Payne 投稿到學術期刊「查禁目錄」(Index on Censorship),向外界披露捷共在「正常化」時期首四年的政治清算行動。捷共的首要目標是鞏固胡薩克領導地位,清剿捷共黨內的改革派,然後推翻杜布切克時期訂下的多項措施,對內厲行中央規劃經濟,又強化警察機關的權力,繼而整頓社會各個領域。當時西方世界只會間中得知一些人士被捕的消息,但就無法掌握整場政治清算的規模,Payne 則嘗試從官方數字和民間報告中抽絲剝繭,還原狀況。

他集中講述學術界的例子。布拉格之春終結之際,一些改革運動的推手流亡,例如前經濟部部長希克(Ota Šik)就以學術外訪之名,轉往瑞士,其後一直在聖加倫大學出任經濟學教授。1969/70 學年開始前,多名重量級學術人物被迫請辭,例如布拉格查理大學校長 Oldrich Stary。1969 年 8 月,當地通過法案,可以要求「威脅社會主義秩序」的教師學生停職停學。愈來愈多人主動表忠,國家科學院院長 Jaroslav Kozesnik 就批評 1968 年反蘇維埃的精英主義浪潮。

1969 年 9 月,教育部長 Jaroslav Hrbek 發放通告,要求各界「篤灰」,報告大學師生不法行為。教育部又宣佈要重組必修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課,負責的政治學部門被迫解散,並重新遴選教職員,587 名舊職員中有 286 人被迫轉職、離職。除了政治學部門,哲學部門也是重災區。1969/70 年,布拉格查理大學哲學學院有 423 名教員,22 名研究人員,翌年只剩 399 人,包括 12 名新人,很多人被迫離職、出國和退休,學院管理層有 40 人,只有 16 人留下。

上述的情況,在捷克斯洛伐克各級學府各大城市都有發生。Payne 表示,「正常化」的學府已經牢牢被政府控制,並以最教條式的方法演繹馬列主義,科學和教育被視為為政權服務的工具,學府被孤立,截斷與自由世界的交流,令外界難以掌握當地實況。很多傑出的學者本來可能是科學家、政治學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但今天就變成司爐工、倉務員,外交官做了苦力,醫生就變成外賣員。

直到 Payne 的文章發佈後 17 年,天鵝絨革命爆發,捷克斯洛伐克才迎來民主自由。可是,很多人的青春年華已經不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