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名叫無責任的正義

A+A-
一名男子經過有關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塗鴉。 圖片來源:路透社

無論是社會發生事故,抑或是國家民族衝突,除了意見正反方之外,總會有一群人清高地認為正反都有錯。這種「沒有任何人是無辜」、各打八十大板的想法,其實頗符合香港的教育思維。老師告訴你總之暴力就是錯,講粗口都是錯。所以當孩子打架,兩人都被趕去走廊罰站,誰先動手從來都不會是重點。

這種邏輯並不局限於學校,公司有事就上報老闆,社會有事就交給政府,即使是個人出問題,你也可以交給保險。人類社會積極發明不同的組織吸收責任,你永遠可以把責任轉移給其他人。把責任集中處理的好處是相對公正,尤其單位足夠專業的話,絕對會比一般人處理得好。

然而這漸漸會讓人生出一種錯覺,就是所有的責任都可以外判,所有的抉擇都有外部的單位可以承擔。如果出了任何問題,那就一定是外部單位的問題了。因為只要不討論道德,就沒有道德危機,而自己也不用進行道德抉擇。把自己放到不用作出任何道德抉擇的位置上,就不會犯上道德錯誤,也就可以抽離地說出「雙方都有錯」了。

如果是地球另一邊的國家衝突,論責任的確是有限的。但在全球化的環境下,其實誰也逃不掉,世事都是共業,所謂責任只是多或少的問題。擁有自己的立場見解並不可恥,無論支持抑或反對,都是一種負責的表現,歷史會告訴你對錯。可恥的是說「沒有人是無辜」的人,將逃避道德抉擇視為身份的象徵。

抉擇不一定是正確的,現實情況會變動,個人所獲得的資訊也有落差。但最糟糕的不是作出錯誤的道德選擇,而是逃避錯誤而不抉擇,因為現實始終會替你選。所以道德教育並不應該單純教導甚麼是好、甚麼是錯,更應該教導的是承擔自己道德抉擇的後果。正如教導小孩暴力會傷害他人,即使是為了保護自己而行使暴力,也要承擔相應的結果。我們會寧願小孩長大成作出錯誤抉擇後會承擔後果的人,而非堅持錯誤抉擇是對的人,更不是寧願不負責也不作出抉擇的人。

「沒有任何人是無辜」或者是一句自我實現的句子,說這句話的人可能沒有發現,其實自己也被包括在裡頭。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