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共80篇|

給已成年的你:一個讀少年小說的理由

「哈利波特」、「吸血新世紀」、「飢餓遊戲」‧‧‧‧‧‧以青年為主角的電影受眾廣泛,不僅風靡青少年,成人亦是其捧場客。上述的電影,皆基於小說作品改編,包含著青春元素的小說,多屬「青年文學」。這些作品之所以能搬上大銀幕,全因它們廣受不同年齡人士歡迎。也許有人認為,青少年玩意就是青少年玩意,成人不會喜歡。據一項 2012 年的調查顯示,青年小說的讀者中,成人讀者佔 55%;這些故事除了寫給青少年,也給成人看。

幾個步驟,學會日本兒童健康飲食模式

日本人長壽已是不爭的事實,醫學雜誌「刺針」一項全球健康研究的結果顯示,日本人的生活及飲食令他們有著較長的壽命及健康的生活,而日本人健康長壽始於健康的童年 —— 世界各地兒童癡肥和糖尿病發病率飆升,日本兒童的肥胖水平卻一直偏低,而且近年更一直下降,他們有何秘訣呢?日本作家森山直美與專家、醫生和營養學家進行訪談,並根據研究,將這些日本生活方式歸納為可以令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步驟。

可否不要變老

“Men do not quit playing because they grow old; they grow old because they quit playing.”
– Oliver Wendell Holmes, Sr., American Writer

人不會因為變老就不再玩樂,只會因為停止玩樂而變老。
– 奧利佛·荷姆斯(美國作家)

少年焦慮:被低估的情緒災難

少年年輕,本應不識愁滋味,但香港近兩年卻發生 74 宗學生自殺個案,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堪憂,而當中最令人渾然不覺的就是焦慮,總以為青少年那種無以名狀的擔心是「想多了」。但過去 10 年來,美國焦慮症患者已經超過了抑鬱症人數,也是大學生尋求輔導服務的最常見原因,「紐約時報雜誌」最近就此作出了深度調查,探討青少年焦慮問題急增的原因。正確做法是要保護他們,或是推動他們面對自己的恐懼?

甚麼年紀才交到益友?

隨著年齡增長,人會傾向和自己有類似價值觀、生活目標、甚至人格的人交朋友。心理學家 Elizabeth B. Hurlock 指出,35 歲是一個關鍵年齡,過了 35 歲,每個人對自己的興趣、志向、理想、需求都已經很清晰,不必再像年輕時那樣在交友過程中摸索自己,變得不再輕易交朋友,或者,會更多考慮文化教育背景、經濟等因素。如果這些理性的交友考慮顯得更現實、更注重利益,而不像小時候那樣「單純」,無疑是忽略了志同道合的重要及人格的成熟,以為「天真爛漫,兩小無猜」更為高尚。

失敗很痛苦,如何化苦為良藥?

人生中少不免會遇上數不盡的失敗,但是有能力從失敗中學習,是成長的關鍵 —— 從失敗中學習能使人謙卑、增強適應力和增添靈活性。可是,大多學生從小就被教導成害怕失敗。教育之道,就是要糾正這「歪風」,強調「成長思維」,鼓勵學生從過去的失敗中學習,並要求他們定期反思,而不光光是反芻失敗。

不夜蒲不戀愛,不再反叛的青年,是成長表現?

有研究顯示,過去反叛青年身上的常見習慣,自 21 世紀開始,有迅速下降的趨勢。雖則少了醉酒鬧事和超速駕駛等情況,但當這些青少年問題不再大量發生,反而又變成另一個社會問題:放棄反叛,拒絕長大,新生代可能並沒興趣成為一個成年人。人的成長速度往往會隨著周遭環境而改變。當社會變得艱難和前景不明,會令人加快成長。反之,當社會資源豐富,生活趨向安定,步伐就會減慢。當下的「iGen」往往少了份叛性,多了份隨性,而且更難獲得愉悅 —— 他們沒考慮也沒準備過,要如何成為一個大人,也代表他們無法從反叛的行為中,得到自我滿足。

初老第一關:35 歲

雖說人在不同年齡層均有其專長,年紀大不等於衰老,但老去始終是不少人的夢魘。不過,怎樣才算老?每人心中或許都有一把尺,可能認為只要心境年輕,即使活到 99,亦不算老;又或一過 18,便不再青春‧‧‧‧‧‧由此可見,衰老與否,已不再單純以年齡決定,亦視乎心態、健康等因素。人事顧問公司 Robert Half 便告訴大家,人在 30 多歲,面對人生和事業的轉捩點,便可能迎來第一個「變老」的挑戰。

窮人的孩子早發育

中國的樣板戲曾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之語,但是窮人的孩子被迫輟學,幫補生計,分擔父母之憂,是不得已而為之,沒甚麼值得讚美,除了生活現實,有研究認為還有無法避免的生理原因:窮人的孩子通常過早發育。

尼爾:重新連接上真實的自我

本專欄上一個月的「入戲太深的路西法」一文之中,談到一個「假我」的說法,這讓筆者聯想到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s Theory),著名的心理治療者 D. W. Winnicott(1896-1971)從無數的臨床經驗之中,組識了「真我—假我」的論述,引起後人深思。真與假是相對的看法,可是,真是甚麼?假又是甚麼?

成長進行曲

被包裹著的靈魂
從夢裡醒過來
卸下一層層的年輕薄衣
吿別了青春的約定
光環便從你的身體滑落
讓春天都走慢了
慢慢在生命線上移動

提升子女自信 家長不能不知的 17 招

各種性格特徵中,「自信」於小孩最為重要。缺乏自信的人抗拒嘗試新事物,更會害怕失敗,生怕讓人失望;相反,有自信的人,無論談話溝通,還是工作事業,都無往而不利。著有 10 多本育兒暢銷書的心理學家 Carl Pickhardt 向指出,家長背負著鼓勵子女勇於解難,提升他們自信心之重責,以下 17 招,家長可時刻提醒自己,活用各種方法,逐漸提升子女自信心。

孩子成功要訣:贏在快樂時

如何讓孩子「贏在 XX 前」?香港家長偏方無數。爸爸媽媽們為了孩兒出人頭地無所不用其極,但可知童年快樂與成年成就息息相關?有機構調查發現港孩不快樂,在「起跑線」前,快樂與否是不是無需討論?少時快樂,是否大未必佳?

暑期工返老麥好過返 Big 4

暑期工原來也很講究!一到暑假,父母們總是四出拜託,務求子女獲得一份名堂亮麗,絕不失禮的暑期工,也便未來 CV 上,滿載大公司的名字,所以不少大公司總會湧現不少高層或其親戚朋友的子女做 intern。但哈佛教育學院的講師及研究人員 Richard Weissbourd 表示,青少年到快餐店潷雪糕或煎漢堡扒,可能對人生更有益。

江皓昕:「少年滋味」——迷茫的豈止少年

伊坂幸太郎在小說「孩子們」中寫過:「這世上,沒有『孩子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孩子。」看畢張經緯的「少年滋味」,突然想起這句話。伊坂的意思,是認為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夢想、機遇、成長背景、困難、家庭抱負、以及日後的人生軌跡。每一個在成長路途上跌跌撞撞的靈魂,其實都是獨立個體,不能套以一個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