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已成年的你:一個讀少年小說的理由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哈利波特」、「吸血新世紀」、「飢餓遊戲」‧‧‧‧‧‧以青年為主角的電影受眾廣泛,不僅風靡青少年,成人亦是其捧場客。上述的電影,皆基於小說作品改編,包含著青春元素的小說,多屬「青年文學」(Young-Adult Literature,YA)。這些作品之所以能搬上大銀幕,全因它們廣受不同年齡人士歡迎。也許有人認為,青少年玩意就是青少年玩意,成人不會喜歡。據一項 2012 年的調查顯示,青年小說的讀者中,成人讀者佔 55%;這些故事除了寫給青少年,也給成人看。

青年小說的發展,可追溯至 17 世紀德國的「教育小說」(Bildungsroman)。作家歌德與同代作家們,創作大量關於年輕主角的故事,敘述他們在青春時期如何面對各種挑戰,走向成熟。而至今,大部分青年小說,亦繼承「成長」此一大特色。美國巴克納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英國文學教授 Virginia Zimmerman 認為:「成長是所有讀者均要面對的事情,作為成年人,我們知道自己正在不斷改變,愈趨成熟。」生理成熟並不代表心理成長,而閱讀青年小說,正是觀察小說人物與自身走各成熟的過程。

至於為何成人仍對青年小說趨之若鶩,教授認為青年小說給予成人一個從另一角度看待物事的窗口。雖然有意見認為,沉迷閱讀青年小說的成人,只是出於逃避心態,因為青年小說往往摻合幻想、浪漫或科幻等題材,並以這些情節推動故事發展。但教授指:「受成人青睞的青年小說,含意往往是深邃且嚴肅的。讀者可能會陷入與實際不同的世界,但正因為他們投入當中,才能從中醒悟自己日常生活中同樣存在的感情、挑戰與人際關係。」正因為從現實中抽離,才得以看清現實。

談及青年小說與成年人的關係,眾所周知,大部分小說作者均為成人。其中,「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作者 John Green 表示,這些十來歲的人物,使他可以用不同情感表達對同一事物的看法。與此同時,他認為「青年小說」顛覆一般人對青少年的固有認知。「青少年普遍給人的印象是貪新厭舊,但實情並非如此。他們認真看待自己的體驗,只是很多東西都是頭一回便體會了一切,才使人誤解。如第一次開車、初吻、挫敗,第一次深刻,往後再沒新鮮感。」然而,其實成人世界亦如此,只是成人體驗過的東西太多了,致使面對新鮮事物,亦不再心動。成年人讀「青年小說」,能讓自己記起生活中種種應該有,卻忽略了的新鮮感。

成人習慣為不同的事物定型,以便一一識別,但凡事總有例外。以「哈利波特」為例,一個最初打算說給兒童看的故事,如今成為全面流行的作品。如果人們不願拋開魔法、魔法學院等於兒童玩意的態度,世人大概便與一部精彩小說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