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成功是失敗之母?

A+A-

中國家長被稱為「虎爸虎媽」,以高壓統治子女,日以繼夜讀書上補習班,考驗測驗沒 A 已可斬首。的確,在督促下,子女學業成績名列前茅。然而,學業上的成功,可能是「人生失敗之母」,摧毀孩子的學習興趣。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出版家長教育書籍的英文老師 Jessica Lahey 早前在「大西洋月刊」撰文,指出家長不應只教子女成功,擁抱失敗亦十分重要。在文中,Lahey 分享了她學生 Marianna 的故事。Marianna 是個聰明、成績優異的中學生,可是 Lahey 和 Marianna 的母親都觀察到她好像已不再喜歡學習。

Lahey 認為,Marianna 犧牲了天生的好奇心和對學習的熱誠,換來學業成就——然而,這是家長和學校的共同責任,Marianna 的家長、老師以及她身處的社會,都是犯下「反學習罪行」的共謀(We are all implicated in this crime against learning)。她解釋,由 Marianna 初進課室,我們教她以分數看待自己有否進步;教她潛能取決於智力;教她穩中求勝,拒絕挑戰,因為挑戰往往伴隨失敗的危機。總言之,我們令她害怕失敗,而這種恐懼則摧毀了她的學習興趣。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久而久之,Marianna 為了取悅父母,拋開所謂的興趣,透過取得優異的學業成績,證明自己給父母看。Lahey 認為,母親的做法,雖然可讓 女兒長大後衣食無憂,但同時,有機會損害她未來的成功。當身邊人不斷教人要「安全至上」、暗示失敗等於愚蠢,她將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嘗試,不敢假設,不敢在堂上講述自己的想法。雖然孩子的成績表上滿滿是 A,但討厭學習、害怕失敗,難道這是我們想要的?

當家長聽到上列種種,心裡必定一時五味雜陳,不是味兒,因為承認一直以來的教育方向錯誤,則否定自己作為家長的資格。考慮到 Marianna 母親的個人感受後,Lahey 仍然決定告訴她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盡力挽救女兒對學習的熱誠、面對失敗的信心。

我們又是否正教育小孩害怕失敗,只著重成功?陶傑說,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是一句「反智的口號」。不管大家是否認同,應該也不希望看到孩子失去學習興趣,淪為「讀書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