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體育工作者之路

A+A-
7 月 27 日,一名電視攝影師正拍攝奧運女子足球賽。 圖片來源:路透社

我在東京奧運節目主持最後一節時,借了數十秒說這段話: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我想除了說運動員,也在說體壇不同的位置,包括我們主持或旁述。剛才說過,我今屆的奧運主持任務至此大致完成,很開心可以坐在這個位置跟大家分享。我有兩個寄望,第一,希望這陣體育熱持續,大家繼續支持我們香港體育人,香港體壇;第二,我自己玩的一個運動 floorball,香港叫旱地冰球,我也希望更多運動,就像我們的,亦可以抬頭。

一直知道,奧運的主角不是我們;也感謝運動員,感謝香港隊,感謝這屆奧運,為香港帶來了一場難得的派對。不過,對於可以在今屆奧運「坐枱」擔任直播主持,亦算是自己的一個階段性里程碑。因此在完成今屆任務前,我想,不說感言也可,但好像總得跟連日一起看奧運,一起支持港隊的大家分享幾句,呼籲一下。於是於廣告時間內,匆匆地在腦海準備了這樣的一段話。

不論接受訪問、教書,還是與人閒聊,不時都會被問到「想做體育傳媒要如何入行?應該入行嗎?」。我總說,論前途和錢途,我不作糖衣包裝;但真想做的事,我鼓勵一試。我也可以用自己的路作分享,先不說是成功或失敗,因為我還在路上,仍在摸索,但可以看看我這樣一個不是傳統讀體育或傳理,而是讀西班牙文及社會學出身;由報紙跳到電視台新聞,再到自由身轉戰電視台節目部及其他媒體、做活動司儀、參與不同企劃,擴闊前途(或有幸隨之而來的錢途,盡量)和創作空間的人,是熱誠、努力或運氣使然,總之一路這樣走來,或者可以給予一些參考。

多年前入行,報館的「阿姐」已經跟我說:做體記當然想跑大賽啦!對很多行家而言也是。不過某程度上,我由報紙體記,到現在當節目主持,老實說,也從不強求去跑奧運、亞運、世界盃等,我在尚算入行初期就有幸遇上香港辦東亞運,但我知道這些「大賽機會」,除了實力,也是際遇。

以做電視台為例,如非政府在今屆購入奧運轉播權,使五台得以聯播,一般而言,大家先要看自己工作的電視台會否播放當屆賽事、如何安排人手,還要看是否派得中自己。當然,一個主持或記者可能也會剛好在適當的時間碰上某個機會,甚或可能因為特別合眼緣,所以在天時地利人和下有了「跑大賽」的命。總之,對於這些,實力是必然,機遇亦是因素,有人爭取,也有人從不強求。

就體育主持或記者的資歷而言,我一定不是最淺,但也不是最深;而且,在錄影廠當主持,跟遠赴東京採訪的記者,見聞各有不同,有資格講故事的大有人在。然而,我想我感觸的,是我多多少少知道,今次有幸獲得這個「坐枱」位置,是過去逾十年在這行的經驗、聲望、口碑、實力,還有一點上天的眷顧而換回來的。

由此推斷,大家可以知道,我一個小小主持的位置,某程度上也用了十年時間去換取。當然還有比我資深得多、仍然在這行頭的前輩,以及年資比我淺的行家,一直在電視、報紙、電台及網媒等渠道,鋪天蓋地為大家帶來更多資訊。一陣奧運熱,一班付出了血汗的香港運動員,當然總有人「消費」,不過除此之外,我想更多的是有心人,印證了自己的專業。誠如我前文所說,懇請大家對香港體育繼續渴求,有需求,我們才有更多本錢擴闊空間,為大家製作更多體育內容,將一切回饋到香港體育上。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讀社會學的多棲體育人,媒體和企劃創作人,體育節目主持兼旁述、司儀,曾主持 2020 東京奧運直播和其他不同節目及活動;軟式曲棍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亦從事文字工作,兼任講師;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帶著「漫遊者」的目光,跟大家用不同角度認識體育,也從體育走出去探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