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餅翻身記:從窮人恩物到國民美食

A+A-
杜林普也愛吃薄餅?這位現任美國總統曾在 1995 年為 Pizza Hut 宣傳。 圖片來源:clublane/YouTube

今日港人與三五知己派對歡聚,不時會訂購薄餅套餐,不但方便快捷,亦能適合多數人的口味。然而,那些薄餅大多偏離「正宗」,款式包羅萬有,叫薄餅「始祖」意大利人輕則大開眼界,重則憤怒無比。可是,憤怒總無阻薄餅從「正宗」發展至今日的變化萬千。究竟薄餅這款食物從何而來?又怎樣發展成現時的模樣?華威大學歷史學家 Alexander Lee 追溯薄餅的源流,指出今日受國際大眾喜愛的薄餅,背後一有段關乎經濟、移民與科技發展的有趣歷史

Alexander Lee 指出,其實「薄餅」自古已有:一片薄麵包,包上加上好些開胃菜,就是薄餅的原型。而在公元前 29 至 19 年,古羅馬最偉大詩人維吉爾(Virgil)創作的史詩「埃涅阿斯紀(Aeneid)」中,就記有這種「薄餅」—— 當時的人會隨便放置如蘑菇、香草等食材在薄薄的麥包上。如此簡單好味的「薄餅」,是貧困或要遠行的古人的恩物。

王后瑪格麗特吃過其中一款配上了蕃茄、水牛芝士和羅勒的薄餅後大喜 —— 這款得到尊貴王后讚賞的薄餅,被後人稱為「瑪格麗特薄餅」。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雖然在古代就有「薄餅」的雛形,但今日世人認識的薄餅在 18 世紀末才出現。當時,拿坡里(Naples)為波旁王朝所統治,在那時是歐洲發展最快速的城市之一,其繁盛吸引大量來自海外的商人和郊外的農民。在 1700 至 1748 年間,拿坡里人口從原來的 20 萬急升至近 40 萬人,其經濟卻追不上人口需要,結果許多居民淪為流民,生活困苦。為了生計,他們會當信差、幫人搬行李又或做苦工,食無定時,過著這樣四處漂泊的生活,他們需要的正是薄餅這樣的食物:最簡單的薄餅會配上蒜頭、豬油和鹽,複雜點或會添上芝士、魚苗和羅勒,這些材料令薄餅不但廉價,其口味更是豐富。

薄餅順理成章地成為「窮人恩物」,當時社會階級較高的人都看不起薄餅。電碼發明者摩斯(Samuel Morse)在 1831 年就形容薄餅是其中一種最噁心的糕點(nauseating cake);19 世紀初出版的首批烹飪書也刻意忽略薄餅。薄餅的低等惡劣形象一直到意大利統一後才有所改變。1889 年,意大利國王翁貝托一世(Umberto I)與王后瑪格麗特(Margherita)造訪拿坡里,他們吃膩了法國菜後想一嘗當地風味,隨即傳召了薄餅職人 Raffaele Esposito 為王室製作了三款薄餅。王后吃過其中一款配蕃茄、水牛芝士和羅勒的薄餅後大喜 —— 這款得到尊貴王后讚賞的薄餅,被後人稱為「瑪格麗特薄餅」。自此,薄餅地位截然不同,從往日的「窮人恩物」,躍升成王室認證的美食,並使薄餅與意粉、粟米糊(Polenta)等意大利國民食物齊名。

不過,薄餅要由意大利國民食品再晉升成全球喜愛的派對必食之一,還有一段時間,而 20 世紀初是薄餅外傳的關鍵時刻。薄餅一方面在 1930 年代於意大利半島廣傳,隨著拿坡里人離鄉打工參軍,以及拿坡里成為旅遊聖地,半島附近的薄餅餐館愈開愈多,各地的薄餅逐漸偏離原貌。另一方面,薄餅也順道隨移居外國的意大利人而漂洋過海到了美國。紐約第一家薄餅店 Lombardi’s 於 1905 年開張後,很多美國人相繼在各州份開設美式薄餅店,發展出配菜更豐盛、口味更濃厚的「美式薄餅」。

美國數一數二的薄餅連鎖店 Domino’s 的薄餅。 圖片來源:Domino’s

Alexander Lee 分析,「美式薄餅」於 1950 年代在兩個層面改變了世人對薄餅的認知。第一是薄餅的「家庭化」(domestication):美國家庭的消費力大增,各家各戶都有雪櫃,隨時可翻熱的冷凍薄餅應運而生,其餅底和芝士的口感也因存放需要有所不同。第二是薄餅的「商業化」(commercialisation):私家車、電單車普及後,薄餅速遞很快興起,今日美國數一數二的薄餅連鎖店 Domino’s,就是靠速遞薄餅起家

薄餅的「家庭化」以及「商業化」真正使薄餅家傳戶曉,在民間食物中佔重要一席。薄餅公司為了在世界各國擴展業務,也各出其謀,設計層出不窮的新派薄餅,以迎合各地民眾的獨特口味。雖然新派薄餅的確變化萬千,但深思之下,薄餅總是萬變不離其宗:一塊餅底,餅上再加添蕃茄芝士,方便任何人隨時隨地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