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字尾:尋找生命意義的年紀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時機很重要」,這不僅是人生道理,更有科學支持。有研究指人類的認知工作表現與時辰有 20% 關係、醫院在午間 3 點發生麻醉人為意外的機率比起早上 9 點高出 4 倍、在早上考試的學童成績比起在午間考試的好 —— 全都指向同一結論:對的時機做對的事,無往而不利。若將這結論置於整個人生中,那人生的重要時機何在?美國著名作家 Daniel H. Pink 新作指出,每逢歲數到了 9 字尾數關口,人較會作出自己從前未想像過的事﹐但心神一旦不慎,又會存在危機。

在其新作 WHEN: The Scientific Secrets of Perfect Timing 中,美國著名作家 Daniel H. Pink 結合心理學及生物學的研究,道出為何每逢人歲數到達 29、39、49、59 歲等 9 字為尾數關口,就會有特別變化,作出以往未能想像的決定。

對於生理學家或醫生來說,同一個人在 39 歲和在 44 歲沒有特別的生理變化;看客觀環境,也不見得 29 歲的環境會比 30 歲有巨大改變。然而,根據心理學家 Adam Alter 及 Hal Hershfield 的研究,人年長至「Nine-enders(九字尾)」時,便會突然之間尋找新的人生意義,勇於嘗試自己在 28、38、48 及 58 歲不敢做、去到 30、40、50、60 也不會做的事。

以馬拉松為例,「九字尾」的人佔初次參加馬拉松人數的 48%。在所有參加者中,最常見的是在 29 歲初次跑馬拉松;29 歲跑馬拉松的人數比起 28 或 30 歲的參與者高出兩倍,相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 49 歲,馬拉松跑手是 49 歲的機率比起 50 歲高出 3 倍。更出人意表的是,「九字尾」的參與者大多成績更好,至少代表他們更著意訓練。究竟為何人到「九字尾」會特別想挑戰自己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出於「新開始效應(Fresh Start Effect)」。早有心理學研究指出,人有所謂「暫時標界(Temporal landmarks)」,在生日這些重大日子過後一個月,人較會想有「全新的開始」,改過自身往日的壞習慣,變得健康,例如,人在生日後一個月去健身室做運動的機率就較生日前一個月高。但這解釋不到為何「九字尾」會令人作出重大決定,在 29 歲初次跑馬拉松的 Red Hong Yi 就如此敘述自己的心理考慮:「當我就將近 30 歲,我想在第 29 年真的成就一些事情」。想在成長到另一個階段前達到一定目標的原生衝動,或許就是第二個原因。

然而,人到「九字尾」下的重大決定不一定是健康的,反而有自損自毀的可能。Adam Alter 及 Hal Hershfield 發現,「九字尾」的人自殺率更高、出軌率更高。從這現象中,可更深刻地見到「九字尾」的心理狀態。Alter 和 Hershfield 解釋,「九字尾」心中特別滿載著變老的憂愁、時刻想著生命的意義,推使他們作出尋找意義的行為,又或得到意義危機。

「九字尾」有著使人向好又或向壞的魔力,究竟是走向好,還是走向壞,就看人的選擇。事實上,若果想深一層,會明白「九字尾」的重要性是不合邏輯的 —— 重要的事不必待到「九字尾」才做,如果事情之於你真的重要,愈早達成不是愈好嗎?不過,我們都難敵天性,往往要到死線才會發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