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罰對子女百害無利:短命、低智、暴力傾向

A+A-

近日香港發生一宗駭人聽聞的案件:5 歲女童疑遭家人長期虐待毒打致死,其 8 歲哥哥亦是遍體鱗傷,滿是體罰的痕跡,情況叫人心痛。雖然虐兒與體罰有程度之差,「棒下出孝子」亦是華人家庭教育傳統精神之一,然而,自 2007 年起聯合國已規定體罰違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任何形式的體罰均不應接受,更何況體罰對管教子女幫助實在有限,或會導致子女壽命縮短、較低智商、易陷入反社會情緒病,甚至令他們發展出暴力傾向。

多數人長大後回望過去被父母體罰的經歷時,都會因為孝愛而將被罰合理化,相信「父母是為自己好」,被施打後今日行為才得以糾正變好。然而,被體罰的人之所以有這樣的信念,是因為對父母的體罰難有其他解釋。實際上,心理學家都表示,體罰可怕殘忍,一無是處。而且,多年來的研究亦指出,體罰不單只無利,在身體心理上還會嚴重損害兒童的成長發展,以下是多項體罰害處:

縮短壽命

耶魯育兒研究中心總監、心理學家 Alan Kazdin 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稱,每星期兩次或以上的中重度體罰將會改變受罰孩童的免疫系統,長大成人後多在年輕時因患癌、心臟病和呼吸道疾病而死。

低智商

一份 2009 年由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學者 Murray A. Straus 所作的研究顯示,兒童有受體罰與否會影響其智力發展,被體罰次數愈多,心智發展愈慢 —— 即使體罰次數極少,也會構成影響。他發現,在美國,沒受體罰的 2 至 4 歲兒童比起受過體罰的同齡兒童在 4 年後智商高出 5 點,而沒受體罰的 5 至 9 歲兒童則比受過體罰的同輩在 4 年後智商高出 2.8 點。而置於全球看,相比起起不接受體罰的國度,有體罰文化的國度的人均智商比較低。

心理問題

許多研究亦把成年人心理病的成因指向體罰。如情緒低落、抑鬱、焦慮症、絕望感以及其衍生的酗酒濫藥等心理健康問題均與體罰有關。體罰與子女心理健康之所以相關,是因為父母在體罰過程中不但破壞了親子關係,子女受體罰時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也會升高,令他們日後抗壓能力較低,間接誘發心理病。

暴力傾向

體罰亦與成年人的暴力傾向扣連。期刊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中一篇由美國學者 Julie Ma 及其他學者一同發表的論文揭示,體罰和子女日後的侵略性行為有關。近月由德洲大學學者所作的研究再進一步指出,子女在童年受到虐打(abuse)的話,長大後較有可能在戀愛交往期間出現暴力行為。

體罰惡果盡在眼前,那麼,不行體罰的家長應該怎樣做?不行體罰,不等於要溺愛兒童。近 30 年來西方社會興起所謂「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提議家庭以教養取代懲罰,著眼於子女的好。上文提及的心理學家 Alan Kazdin 著有「正面教養,我把孩子變乖了The Kazdin Method for Parenting Defiant Children)」一書,為此說提供框架,其重點包括,當孩子做得好時給予獎賞鼓勵、要他們重複練習良好行為、隨年歲而施予相應的規管。透過「正面管教」,最理想的情況是令子女由童年開始持續跟從好的方向做事,從而減少子女對他人造成任何傷害。

觀之近日聞者痛心的新聞,有見體罰的種種問題,可知合適的家教方式相當重要,這不僅是子女的個人成長問題,更及他人與社會的福祉。若果希望子女壽命不會變短、智商不會下降,心理沒有問題、對他者不會有施加暴力的傾向,那麼家長可能要好好思考、學習並且不斷改善自己的家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