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

|共64篇|

武漢肺炎引發的全球貧窮浪潮

防疫是一門跨學科的學問,包括經濟學。武漢肺炎令很多社交活動停頓,為各行各業帶來毀滅性的影響,包括航運、旅遊和娛樂產業,有些政府削減福利,令貧者愈貧;很多人失去工作,加入貧窮人口之列。英國「金融時報」的專題報道就指出,2020 年將錄得 1990 年代以來,首次全球貧窮人口增長。

熱浪與武肺夾擊,美國人無處可逃?

本週三起,本港食肆全面禁止堂食,不少市民被迫在酷熱天氣之下,於戶外匆匆吃頓午飯再開工。近日彭博社報道,美國多個州份同受極端高溫及武漢肺炎夾擊。部分居民本來就是最易受感染的一群,如今再遇上熱浪襲來,家中卻無冷氣調節。當留在家中會熱死,外出又怕染病死,他們還能逃到哪裡,避過病毒的威脅和高溫的煎熬?

唐明:「富不過三代」是一種文化病

有機會長期累積財富的社會,說的不是三代,而是三四十代的事情,歐洲的貴族自不必說,意大利一家專門為教皇釀酒的家族 Antinori,已經做了600 多年,600 多年來家族生意都沒有受到干擾,難道只是因為他們家族做得到「修身齊家」,600 多年一個害群之馬也沒有嗎?顯然不是。

救世軍:一餐住家飯,對劏房戶家庭的意義

每星期的餸菜包均有菜、有魚、有肉,並已切好及配備調味料,方便他們做出一道道美味的住家飯。「不少單親媽媽跟我們分享,她們缺乏煮食器具,以前只能與孩子吃快餐,沒時間做一頓住家飯,覺得自己未能盡母親的責任,又擔心孩子不夠營養,感到自責。然而,這個餸菜包能讓她們為孩子做到一頓住家飯,除了減省開支外,更重要的是她們從中找回自己作為母親的角色。原來一餐住家飯對這些家庭別具意義!」

李衍蒨:骸骨村 —— 濟貧院墳場

在 2008 年,一個維修電燈工程令工人在這位置挖掘,並發現了一定數量的骸骨。其後,在 2012 年亦因為要維護污水渠的關係,在接近大學南邊入口發現更多的骸骨。這 372 名死者死於約 100 年前,當時葬於一個無名塚,即現今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的南邊校舍。

全球貧富兩極化,但有路可退?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最近與全球過百名研究人員,分析過去數十年間全球 40 多個國家經濟數據,包括歐美、中國、俄羅斯、中東等,整理得出貧富兩極化的全球趨勢,成果結集成新書「世界不平等報告 2018」。報告指,雖然經濟不平等是在所難免,但任由貧富懸殊惡化,將會導致社會及政治不穩,務必以政策緩和。

貧窮教育

“The easiest way for your children to learn about money is for you not to have any.”
– Katharine Whitehorn, British columnist

讓你的小孩學習認識金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你沒有任何金錢。
— 凱薩琳.懷特洪恩(英國專欄作家)

鄭立:極道美食王 —— 貧乏產生慾望,慾望令人幸福

一個幸福的人生,並不是一開始甚麼都有,相反,最幸福的人生,是一開始甚麼都沒有,在貧乏中對所有東西都有慾望,而在生命當中一個個爭取,突破困難,最終也全部變得滿足。這樣看的話,贏在起跑線,一開始就有車子房子的小孩,反而對於他擁有的東西毫無感覺。不如等他有了渴求,再協助他,讓他憑籍自己的手,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是真正的能帶來快樂。甚至這也不僅是個人的人生,去到自尊、民主、自由、正義,也是沒有分別。任何你太輕易得到的東西,人類都會感到麻木,而不會珍惜,用這去解釋我們很多社會現象,看來也說得通了。

樂施會:在旱地與高地 —— 小農求生記

許多小農辛勞栽種,礙於氣候變化和供應鏈層層剝削等問題,卻長期在朝不保夕的漩渦中掙扎,無法脫貧。據世界銀行 2016 年的統計,在全球 8 億極端貧窮人口中,便有 8 成居住在農村地區,以糧食生產為生,當中 95% 居住在南亞、東亞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即是說,為我們提供糧食的人,卻是最貧窮的人群,甚至要每晚餓著入睡,公平嗎?

樂施會:初見玉樹

在高原拍攝,除了擔心高原反應,天氣是最大的挑戰。明明陽光普照,漫天飛雲,突然狂風驟雨紛至沓來,豆大的雨點夾雜著細雪,氣溫即時急降到攝氏零度或以下,我們只能急忙走入牧民的帳篷躲避。我們一身狼狽,牧民從容不迫,笑意盈盈的用他們最珍貴的酥油茶招待我們。身處如此嚴酷的生活環境,每天和大自然搏鬥,仍樂天知命,牧民的堅毅和韌力,令我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