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貧富兩極化,但有路可退?

A+A-
報告顯示,巴西是全球貧富最不均的國家之一;圖為巴西聖保羅的貧民窟與高尚住宅區。

世界不公平,亦衍生愈來愈多不平等。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最近與全球過百名研究人員,分析過去數十年間全球 40 多個國家經濟數據,包括歐美、中國、俄羅斯、中東等,整理得出貧富兩極化的全球趨勢,成果結集成新書「世界不平等報告 2018World Inequality Report 2018)」。報告指,雖然經濟不平等是在所難免,但任由貧富懸殊惡化,將會導致社會及政治不穩,務必以政策緩和。

皮凱提任職巴黎經濟學院、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教授,曾經撰寫論著「二十一世紀資本論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轟動一時。他與多名經濟學家由 2000 年開始建立世界不平等資料庫(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現時與來自 70 多個國家過百名研究人員合作,期望透過收集及整理全球各國數據,令經濟不平等問題浮現,開放資料方便公眾監測,促進世界各地的民主決策。

報告認為,在全球化的年代裡,各國的經濟依賴程度與日俱增,每座城市、每個國家內部的貧富懸殊,與整個區域和全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才有避稅天堂、才有「天堂文件」和「巴拿馬文件」的醜聞。有見及此,認識全球大趨勢,將會是了解自身城市或國家財富分配的入門。

貧者愈貧 富者愈富

報告綜合數據,在過去數十年間,幾乎所有國家內部的收入不均問題同樣惡化,只有速度及程度之別。各國首 10% 最富裕人口收入佔全國所得比率,自 1980 年開始持續上升,北美、中國、印度、俄羅斯升幅同樣顯著;與此同時,經濟收入最低的 50% 基層人口佔全國所得比率,卻在多處呈現跌勢。

數據反映,歐洲貧富差距有所擴大,但幅度相當細小;俄羅斯情況則截然相反,當地社會頂層原本受共產制度約束,但 1991 年蘇聯解體後,變成沒有法令規範的市場經濟,其 10% 富人在全國所得比率,由 90 年代初期的 25% 左右,飆升至 90 年代中期近 50%,基層收入所佔比率,卻由 30% 急速下滑至不足 10% 水平,跌幅驚人。改革開放而逐步投入市場經濟的中國,基層收入所佔比率同樣持續下跌,但幅度較循序漸進。

這種升幅趨勢在個別地區例外,但不代表當地經濟平等,恰恰相反,這些地區的貧富懸殊本來就非常嚴重,情況在過去數十年持續,被評為「全球貧富不均最前線」,分別指中東、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巴西等。

按照 2016 年的數據,最富裕 10% 所得佔全國總收入比率,在歐洲佔 37%、中國佔 41%、俄羅斯佔 46%、美加佔 47%;漠南非洲、巴西和印度約莫佔 55% 左右;中東的比率則高達 61%,較 1990 年代約 65% 已經稍微回落,但仍然冠絕全球,為不均問題最嚴重地區。

  • 圖片來源:「世界不平等報告 2018」

平等主義體制的沒落

全球多國貧富差距擴大,與戰後建立的平等主義體制壽終正寢有關。自 1980 年代新自由主義在興起,大量公有資產出售到私人市場,以致國民財富整體增加同時,富有國家的公有財富反而持續減少。

圖片來源:「世界不平等報告 2018」

在 2016 年,多國公有財富佔國民財富比率近乎 0%,甚至出現負值,巨額公共債務亦是成因之一;私有財富則相當於國民收入的 400% 至 700% 不等。俄羅斯和中國兩個從共產主義轉型的國家,公有財富所佔比率,由 1980 年代的 60% 至 70% 下降至 20% 至 30% 之間。報告認為,公有財富大減限制了政府緩和財富不均的能力,變相加劇了貧富懸殊。

在芸芸眾多富裕國家中,挪威是極少數例外,公共財富不減反增,這全靠當地的石油輸出及龐大的主權財富基金。挪威在 1969 年發現北海石油和天然氣,為經濟帶來重要收入來源,政府到 1990 年代設立全球退休基金,以部分能源所得進行投資,成為重要的經濟政策工具,確保到石油生產造福後代,支持政府儲蓄、為公共項目融資等。2015 年,挪威公有財富佔國民財富比率高達 60%,比率還遠高於中國。

北海石油可算是上天對挪威政府的恩賜,但能否轉化為強大的公共財富,還要視乎政府的決策。俄羅斯與挪威類似,積聚相當於國民所得 200% 左右的貿易順差,但大部分是以境外資產方式持有,政府無法課稅,不能像挪威拿來當成政府支出;英國與挪威同樣因北海石油得益,但英國政府當初卻沒有創設基金,報告引述經濟學家 Anthony B. Atkinson 的論著 Inequality: What Can Be Done? 推測,假如英國在 1968 年成立類似基金,政府只花費基金的實質報酬,如今大概已經可積存 3,500 億英鎊。

挽救未來的政策建議

照目前的趨勢發展,報告預測到 2050 年,貧富懸殊問題只會更加嚴重,中產階層所得將會持續減少,富人的收入持續上升,預料佔人口 0.1% 的富人財富,會相當於佔人口 40% 的社會中層,反映社會財富進一步傾斜。報告為此提出數項改善建議:

一、建立累進稅制:報告指有多項研究佐證,所得稅累進制能夠緩和財富不均問題,不但減輕稅後不均,由於可減少富人爭取高薪酬的動機,更有助於間接減低稅前不均問題;1970 至 2000 年代中期,富裕國家所得稅累進程度急劇下降,到 2008 年金融海嘯後,趨勢才開始停止,個別國家的累進水平更有回升,但無法得知會否成為全球趨勢。

二、全球金融登記制度:自 1970 年代起,存放避稅天堂的財富已持續增加,規模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 10% 以上,不但減少國家庫房收入,還變相便利洗黑錢、資助恐怖主義活動,報告因此建議,應當記錄全球金融資產的所有權。雖然目前各國有證券集中保管機構(Central Security Depositories)掌握相關資料,但機構多數由私人營運,暫時沒有法例強制機構提供資料。

三、改善基層教育:報告認為,雖則公眾討論上經常把「平等機會」掛在嘴邊,但實際上貧富間接受教育的機會,仍然有巨大落差。譬如美國經濟底層的 10% 人口中,只有 30% 子女讀上大學,經濟上層 10% 人口的子女則有 90% 考上大學,不收窄差距將會延續跨代貧窮問題。

四、政府必須為未來投資:缺乏公有財富只會令政府喪失調控能力,難以抑制社會兩極化趨勢,但要降低各國巨額公共債務卻相當困難,報告綜合歷史經驗提出三個主要方向:資本累進課稅、債務減免及控制通脹,但承認目前要增加公有財富相當困難。

新書推介

世界不平等報告 2018

  • 作者: 阿瓦列多、江瑟、皮凱提、賽斯、祖克曼
  • 譯者: 劉道捷
  • 出版社:衛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