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龍共舞」這個故事最令人深刻的角色,自然是葉德嫻所扮演的張敏母親,不僅存在感很強,也是故事裡大量笑料的來源。只因為她鮮活地演好了一個窮人的角色。
在戲劇裡表現出貧窮,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自古以來,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最傳統的方式,自然就是表達其悲慘,就像粵語殘片裡,要表達一個人窮,多數是從物質方面表現的。例如衣衫濫褸,食不果腹,要靠賣血等維持生計,再配上悲傷的音樂,就是想讓你同情與可憐他們。
又或者像社會主義的樣板戲,或者宮崎駿的作品一樣,對無產階級生活總是美化。總是展現出純樸,富有人情味的生活方式,而且窮人也多數善良,老實又勤力,生活雖然貧窮但也很充實。這些是想讓你對基層草根生活有憧憬,吸引那些中產子女加入社會主義者的大家庭。
但「與龍共舞」的葉德嫻,並不屬於以上兩者。她是個貪小便宜的師奶,為了賺點小錢,都是想出一些像搞些小把戲甚至詐騙的事情,例如打牌出千,假裝氣功師招搖撞騙,想要從有錢人身上討好處。而劉德華扮演偷渡客黑工被僱用時,也會表現出慣老闆一般的刻薄剝削。
再加上,她對於劉德華所扮演的偷渡客,那種高傲優越的態度,去到後面被龍蝦夾住,也要死充是名牌設計。你會留意到她有著那種對面子的堅持。
她的女兒張敏,看起來就沒那麼顯性。但是在故事的最後一段,卻加了一個神來之筆,那就是故事到尾聲,男女主角的感情也被確認時,劉德華說想邀請「對他最重要的女人」跳舞時,張敏滿以為是請自己,怎料劉德華請了的是他的媽媽,她立即就發脾氣走人。
原來張敏底子裡還是像她媽媽一樣對面子有種堅持。而劉德華則莫名其妙,完全察覺不到這有甚麼問題。
大家有沒有察覺到,遊刃有餘的人如劉德華,胸襟也較易廣闊一些,最重要的女人是母親有何不對嗎?為何要生氣呢?但其實他不理解為何像張敏這樣的窮人,為何會那麼敏感。因為他是一個在安全感中成長的人,不容易理解那種基層與生俱來的不安全感。
從劉德華的角度看,張敏的生氣莫名其妙,而且也破壞了現場的氣氛,有點不著邊際,不可理喻。可是從張敏的角度看,她猜錯了劉德華的反應,劉德華也沒給她預期的反應,就代表雙方互相不夠理解,然後再聯想出一堆不安全感的話,這樣的反應就很合理了。
在一個諧趣的愛情喜劇中,對於兩者心態的差異,卻表現出令人驚奇的細膩,其實我想導演編劇也未必很刻意,就單純因為社會經驗,而自然寫出了這樣的劇情。既是因為男女之別,也是因為貧富之別。這段不是很有意思嗎?
每次看完「與龍共舞」,我都在看,以前港產片之所以好看,正是因為那種草根味道,與劇本滲透出來的那種基層的體驗,「與龍共舞」就是很好的例子。
去到今天,港產片多了很多藝術性,也多了很多大片,相對而言,「與龍共舞」這種草根童話故事,反而不容易找到了,真希望這樣的電影能復興,當然,現在的草根,又和之前的不太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