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共163篇|

香港眾生相:19 世紀的白人工人階級

1841 年 1 月鴉片戰爭期間,英軍佔領香港島,標誌著香港正式開埠。往後一百多年,香港由轉口港發展成工業城市,再化身國際大都會。對於早期殖民史,人們很常討論高尚白人群體,如高級公務員、軍官將領和銀行大班等對香港發展的影響力。然而,香港白人群體構成其實很複雜,當時也有一班白人工人遠赴這個東方小鎮謀生,並留下各種故事。

真「永恆族」?外星後裔,啟迪人類的秘……密

Marvel 電影「永恆族」(Eternals)講述一群來自外星的超級英雄,自遠古默默守護人類,原來現實中也有類似的信仰 —— 巴西新興宗教「黎明山谷」(Vale do Amanhecer)的信徒深信,自己是先進外星文明的轉世後裔,能夠召喚宇宙能量治癒眾生,32,000 年前由上帝委派到地球,負責啟迪人類進化。

【*CUPodcast】我愛身份地位(動物篇)

在人類社會,身份地位是左右人在群體中的待遇如何的重要因素。原來,在自然界中,動物的身份地位也同樣重要,甚至成為生死存亡的關鍵,而青春期就是決定動物一生地位高低的重要時期。今集將會講解身份地位如何影響動物的生存、地位高低的差別待遇、影響動物地位的不同因素,以及青春期的動物怎樣以交朋結友、身體語言等生存技巧,力爭上游,躋身另一階級的故事。

Moyashi:不戰鬥的話,就無法活下去

如果文化作品是反映社會現實的一面鏡子,2000 年代日本的生存遊戲訴說了一群沒有夢想也沒有目的的年青人,不得不面對現實,在衝突下抉擇的過程。而韓國的魷魚只用了一集時間就齊人再開始遊戲,這個過程是給觀眾適應的,因為角色們根本不需要額外的理由,生活本來就是戰爭。

香港社會的一分子:無家者生活誌

展覽「無家者生活誌」及真人圖書館活動,是社協以露宿者為題的第四個展覽,這次展示了同名攝影集「無家者生活誌」內的人物故事,更呈現疫症下無家者的處境。他們希望「持續讓無家者的聲音被聽見,喚醒公眾對無家者的關注及了解,讓城市都能溫柔的對待弱勢。」繁榮背後,無家者從來都與香港共存。

Samfundssind:丹麥抗疫的關鍵字

Samfundssind 的概念與社會資本有關。社會資本豐富的成員,往往更加互信,願意顧及他人的利益,成員之間的聯繫更為緊密。雖然丹麥是一個個人主義的社會,但丹麥人在人際信任,尤其是對警察和政府機構的信任等方面,得分都很高。同時,丹麥政府的廉潔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

黑暗營銷學:大企業如何重新包裝貧窮

現時世界仍有很多地方面對嚴重貧富懸殊問題。貧窮除了源於政府腐敗以及連串政策失當,也源於官商勾結、無良商人對普羅市民的種種剝削。英國老牌時事評論員麥金斯特利(Leo McKinstry)就在時事雜誌「旁觀者」撰文,揭示有些大企業在市民大眾的指責下,如何透過重新包裝貧窮問題,調整營銷策略和品牌定位。

在後杜林普時代,反省美國菁英階層的暴政

杜林普數個月前在爭議聲中下台,自由派菁英歡呼喝采,一如既往嘲弄杜林普選民低學歷、鄉下佬。著名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Sandel)卻在新書「才德的暴政」(The Tyranny of Merit,台譯:成功的反思)警告,才德至上的制度,使菁英階層恃才傲物,被全球化淘汰的勞工卻尊嚴掃地,積累的民怨成就杜林普上屆當選,但菁英階層始終不明白自己該負的責任,未能反省政治失敗的成因。

林靖風:Para Site「簾幕」—— 他者的鄉愁

我們從來沒有任何一刻正視過死亡的存在,要麼避而不談、要麼只是專注於死後的世界 —— 死亡會否只是生命與死後世界之間的縫隙?在 Para Site 藝術空間成立 25 周年之際,它與上海外灘美術館合作舉辦大型展覽「簾幕」(Curtain),以 25 名藝術家的作品,探討一系列從社會架構到自我認知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