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 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出現「反影響力」(de-influencing)趨勢,漸多用戶在平台告訴追蹤者别買甚麼「熱賣款」,指斥它們物非所值,在抖音的瀏覽量甚至超過 1.44 億次。但質疑炒作的背後,會否只是另一種炒作?
社交平台
|共38篇|
為何美國人愈禁愈要玩 TikTok?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Apptopia 調查,2022 年全球 10 大熱門下載應用程式中,TikTok 下載量達 6.72 億次,連續 3 年稱冠。事實上,自去年起美國多州陸續禁止公務機關使用 TikTok,禁令也延伸到大學校園,但為何美國人愈禁愈要玩?有用戶認為 TikTok 已成為美國生活文化一部分,比起所謂的「安全風險」,他們更關心沒有 TikTok 的日子怎麼過。
元宇宙樹洞:談生論死的虛擬聚會空間
對於親友離世,不少生者都找不到排解情緒的出口,但原來元宇宙有虛擬聚會平台,可供參加者以匿名方式敞開心扉,分享難以啟齒的生離死別感受,以 VR 的臨場感建立跨地域互助社群。「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記者就深入元宇宙,帶來第一手報道。
為何醫學界也要為 Twitter 停用做好準備?
Twitter 被馬斯克收購後出現一連串變動,不少用戶擔心沿用多年的社交平台會就此倒閉。近日,醫生、科學家及公共衛生專家開始告訴他們在 Twitter 上的跟隨者,若平台從此停用,可以在哪裡看到他們所提供的資訊。
Kakao之亂:當全國人民倚賴一套軟件
10 月 15 日,南韓通訊服務網絡公司 Kakao 伺服器所在的 SK 板橋數據中心起火,導致大規模停電,通訊軟件 KakaoTalk 及其他服務癱瘓,全國大受影響。這場大火令南韓民眾意識到日常生活對 Kakao 相關服務過度依賴,一旦發生緊急危難,Kakao 網絡停擺會否造成國安威脅?
缺乏科技含量,直播電商能走多遠?
直播購物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鏡頭前的直播主,如李佳琦(Austin Li)等網紅只靠一次直播,就能賣出逾 10 億美元的商品。而網紅拿到的佣金多寡,取決於直播平台、追隨者數量以及銷售成績。同樣的模式套用到歐洲,卻是橘逾淮為枳。
TikTok 橫掃亞洲,卻在英國慘遭滑鐵盧?
「直播帶貨」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社交媒體押注其將成為購物的未來。麥肯錫估計,今年中國直播購物銷售額上看 4,230 億美元。然而,把這種購物模式帶入歐洲,狀況卻遠不如預期。
法蘭克福書展也無法迴避 TikTok?
正在舉行的法蘭克福書展,向來是全球出版界盛事,讓業界掌握國際市場趨勢,今年焦點就竟然落在 TikTok 身上。近年歐美年輕人都熱衷玩 TikTok,更有愛書人錄製名為 BookTok 短片,分享閱讀體驗,被書商看成市場營銷渠道,今年法蘭克福書展便首次與 TikTok 合作,邀請 BookToker 辦分享會。
【烏克蘭戰爭】在外國,為何俄羅斯官媒仍然「可信」?
各社交媒體公司雖已採取措施限制俄羅斯官媒賬戶,防止虛假資訊繼續傳播。但諷刺的是,這些限制只適用於英文專頁及帖文,俄國官媒仍能用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及其他語言傳播不實資訊,甚至成為一些國家眼中的「可信媒體」。
沒有了 YouTube 也不怕,俄國還有 RuTube
隨著俄羅斯加強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國內凡是不符合克里姆林宮立場的新聞來源,均會遭到打壓,僅存的獨立媒體也因此停止運作。民眾要得到可靠消息,變相需要借助社交媒體的資訊,但在政府逐步收緊下,大多西方平台已被禁,餘下的遲早亦會消失。據英國雜誌「旁觀者」(The Spectator)報道,俄羅斯在壓制 YouTube 的同時,力推自家製影片平台 RuTube 成為替代品。
在美國起訴抖音,難度在哪?
網絡流傳一句「抖音一響,父母白養」,嘲諷青少年在抖音上模仿各種危險挑戰,引致意外發生,甚至因此喪命。抖音流行數不盡的挑戰,近期美國便有 8 歲及 9 歲女童在嘗試昏厥挑戰(blackout challenge)期間死亡。兩名女童的家人正發起訴訟,指抖音「危險」的演算法導致孩子死亡。
另一位擊倒普京的男人:Telegram 創辦人
早前有消息透露,港府計劃封鎖通訊應用程式 Telegram,但過去早有政府下達類似禁令,俄羅斯的封鎖行動便以失敗告終。當時擊敗普京的男人,為現年 37 歲的 Telegram 創辦人杜洛夫(Pavel Durov),被譽為「俄版朱克伯格」,曾經因拒絕普京要求交出烏克蘭示威領袖數據,最終被迫離開俄羅斯而定居海外。
Twitter 還會繼續推動「無大台」 BlueSky 嗎?
全球首富 Elon Musk 私有化 Twitter 受全球關注,焦點落在社交平台的言論自由問題上,卻忽視 Twitter 投資的創新項目 BlueSky —— 建基於 Web 3.0 的研發計劃,通過開放協定嘗試建立「無大台」的社交平台,可望全面改寫社交網絡。收購消息傳出後,BlueSky 已澄清不在收購之列,正繼續獨立進行研發。
泰國反政府 Rapper 何以掀起芒果糯米飯熱潮?
泰國著名 Rapper Milli 日前在美國音樂節演出,大鬧泰國政府之餘,又當眾吃芒果糯米飯,旋即掀起熱潮,曼谷多間餐廳的外賣訂單應接不暇。不少泰國人因此奉芒果糯米飯為文化認同象徵,連政府都試圖分一杯羹,揚言正研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懶理 Milli 反政府言論。
澤連斯基教你:甚麼是數碼外交?
拜登政府最近成立「網絡空間與數碼政策局」,以協調數碼外交(Digital Diplomacy)為使命。數碼外交的概念聽來陌生,其實早就滲透到互聯網的日常操作,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近月堅守基輔的同時,仍能夠以數碼技術突破重圍,頻繁演說以達成外交目標,便是教科書級別的數碼外交典範。
茶里:你有認識很久的網友嗎?
網絡會如此吸引,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們在現實中都有太多的責任和枷鎖,必須要找個地方讓自己稍為卸下重擔,留下一些苦水、帶走一點歡樂,才有力氣回到現實中繼續我們的人生。
【烏克蘭戰爭】Airbnb 只訂不住真有用嗎?
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各地烏克蘭支持者透過互聯網及社交媒體各出奇謀,以創新方式捐助當地難民。3 月初,有網民發起於 Airbnb 以「只訂不住」方式預訂烏國境內民宿,平台短短兩日便錄得超過 61,000 晚的訂單,相當於近 200 萬美元捐款。這次另類捐款運動為何一呼百應?人們的捐款又能否用得其所?
鴻若遠:不怕你傷人 只怕你自轟
在網絡媒體長大的這一代,大概都患上了「呃 like 症候群」,為了拿 like,甚麼都夠膽做出來。
實名制不如所想,匿名的網絡交流才算理想?
有意見認為,網絡匿名敗壞社會風氣,使人的言行變得不負責任,但英國約克大學政治理論講師 Alfred Moore 研究發現,特定條件下的匿名制,反倒為網上討論區帶來最高質素討論,最接近以事論事的理想。
茶里:存在於網絡老人回憶中的論壇文化
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還記得在沒有智能手機、網絡才剛崛起的年代,你都會用電腦逛甚麼網站嗎?如果你有一定年紀,應該會對 Flash game 網站、Yahoo 知識+、Xanga 日記等網站有印象。但說到教人最難忘的,莫過於「論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