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消息透露,港府計劃封鎖通訊應用程式 Telegram,但過去早有政府下達類似禁令,俄羅斯的封鎖行動便以失敗告終。當時擊敗普京的男人,為現年 37 歲的 Telegram 創辦人杜洛夫(Pavel Durov),被譽為「俄版朱克伯格」,曾經因拒絕普京要求交出烏克蘭示威領袖數據,最終被迫離開俄羅斯而定居海外。
社交平台
|共27篇|
Twitter 還會繼續推動「無大台」 BlueSky 嗎?
全球首富 Elon Musk 私有化 Twitter 受全球關注,焦點落在社交平台的言論自由問題上,卻忽視 Twitter 投資的創新項目 BlueSky —— 建基於 Web 3.0 的研發計劃,通過開放協定嘗試建立「無大台」的社交平台,可望全面改寫社交網絡。收購消息傳出後,BlueSky 已澄清不在收購之列,正繼續獨立進行研發。
泰國反政府 Rapper 何以掀起芒果糯米飯熱潮?
泰國著名 Rapper Milli 日前在美國音樂節演出,大鬧泰國政府之餘,又當眾吃芒果糯米飯,旋即掀起熱潮,曼谷多間餐廳的外賣訂單應接不暇。不少泰國人因此奉芒果糯米飯為文化認同象徵,連政府都試圖分一杯羹,揚言正研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懶理 Milli 反政府言論。
澤連斯基教你:甚麼是數碼外交?
拜登政府最近成立「網絡空間與數碼政策局」,以協調數碼外交(Digital Diplomacy)為使命。數碼外交的概念聽來陌生,其實早就滲透到互聯網的日常操作,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近月堅守基輔的同時,仍能夠以數碼技術突破重圍,頻繁演說以達成外交目標,便是教科書級別的數碼外交典範。
茶里:你有認識很久的網友嗎?
網絡會如此吸引,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們在現實中都有太多的責任和枷鎖,必須要找個地方讓自己稍為卸下重擔,留下一些苦水、帶走一點歡樂,才有力氣回到現實中繼續我們的人生。
【烏克蘭戰爭】Airbnb 只訂不住真有用嗎?
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各地烏克蘭支持者透過互聯網及社交媒體各出奇謀,以創新方式捐助當地難民。3 月初,有網民發起於 Airbnb 以「只訂不住」方式預訂烏國境內民宿,平台短短兩日便錄得超過 61,000 晚的訂單,相當於近 200 萬美元捐款。這次另類捐款運動為何一呼百應?人們的捐款又能否用得其所?
鴻若遠:不怕你傷人 只怕你自轟
在網絡媒體長大的這一代,大概都患上了「呃 like 症候群」,為了拿 like,甚麼都夠膽做出來。
實名制不如所想,匿名的網絡交流才算理想?
有意見認為,網絡匿名敗壞社會風氣,使人的言行變得不負責任,但英國約克大學政治理論講師 Alfred Moore 研究發現,特定條件下的匿名制,反倒為網上討論區帶來最高質素討論,最接近以事論事的理想。
茶里:存在於網絡老人回憶中的論壇文化
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還記得在沒有智能手機、網絡才剛崛起的年代,你都會用電腦逛甚麼網站嗎?如果你有一定年紀,應該會對 Flash game 網站、Yahoo 知識+、Xanga 日記等網站有印象。但說到教人最難忘的,莫過於「論壇」了。
【圖解】美國人接收新聞的渠道
社交媒體和互聯網資訊傳播迅速,不少人由以前從報章閱讀新聞,轉而透過智能手機或電腦瞭解社會時事。皮尤研究中心在今年 7 月至 8 月期間,訪問了 11,178 名美國成年人,剖析美國國民使用社交媒體看新聞的現象。
FB WhatsApp IG 全球死機,暴露社交媒體壟斷惡果
Facebook 及旗下的 WhatsApp 與 Instagram 在香港時間週一深夜全線死機,很多人頓覺與世隔絕,而正值中午時份的北美用戶,則轉到 Twitter 製作 Meme 圖悶中作樂。適逢美國當局近期指控 Facebook 非法壟斷市場,又有吹哨者現身頂證 Facebook 為求收益默許假資訊流通,連串事件迫使人們反省 Facebook 壟斷市場的惡果。
BookTok 重新推動的青少年閱讀風潮
港人「敬而遠之」的抖音(TikTok),已是歐美青少年離不開的社交平台。特別是疫症期間,大量用戶分享讀後感及推薦書目,自去年夏季形成了 BookTok 現象。附有同名話題標籤的影片,觀看次數合計超過 126 億。影響力之大,足以把舊書重新推上銷量榜,亦令新晉作家受到注目,連業界也視為風向標。但要獲得垂青,除了好看,還要「好喊」。
「沉默就是敵人」:尼日利亞人以發帖對抗 Twitter 禁令
看不順眼就封鎖,大概是很多極權者的「施政」方針。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疑因自己的帖文被刪,近日一聲令下便封了 Twitter 作為報復,司法部長更揚言會對設法使用者予以檢控。但禁得了平台,禁不住反抗。不少民眾持續發帖抗議,展示拒絕順服於專政之心,即使一字一句或許改變不了甚麼,但他們更加認同一則發帖:「沉默就是敵人。」
邊打仗的中東,邊流到(黑)市的文物
談論中東地區,話題往往觸及當地不穩的局勢。偏偏中東地區擁有不少考古遺址,藏有豐富文物,稱得上寶庫。部分近年陷入戰亂的中東國家,不時傳出黑市商人、犯罪組織及 ISIS 趁火打劫,掠奪文物並出售的新聞。有反「血腥文物」(blood antiquities)人士就向「亞洲時報」(Asia Times)披露,大量遭洗劫的中東文物,到底如何在世界各地流通。
Moyashi:網絡社群的希望與絕望
然而始終要提防的是「通過對話就能解決現實問題」這種想法。因為從根本上造成華語圈對立的,不是個人偏見,而是政治問題,極權政府的問題不可能用「大家坐低,飲杯茶食個包」的方式解決。
GameStop 事件的背後:WallStreetBets 的緣起
在過去一星期,美國遊戲公司 GameStop 股價瘋狂飆升,由兩週前接近 20 美元,一度高見 483 美元,被一些媒體形容成散戶與華爾街大鱷的世紀對抗。富途、Robinhood 等多家券商下「交易禁令」,更有網民指被券商強制出售 GameStop 股票。在事件背後,Reddit 散戶基地 WallStreetBets 扮演重要角色,美國媒體「商業內幕」就回顧了 WallStreetBets 的緣起。
社交媒體下一站:Clubhouse
互聯網在過去三十年迅速普及起來,主宰了市民大眾的溝通模式。隨著時代變遷,科技不斷進步,人們有不同需要,由千禧年代初的 ICQ、MSN,再到 Facebook、WhatsApp,以及近期的 Signal 和 MeWe,互聯網已經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交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就預測,語音程式或會牽起下一波社交媒體浪潮。
【FB 拆件?】超出「反壟斷法」所能的科網巨頭
美國政府及 48 個州份控告 Facebook 違反「反壟斷法」,指 Facebook 通過收購 Instagram 及 WhatsApp,排除了自己在數碼市場的潛在強大競爭對手,同時使 Facebook 能手握用戶數據,增加廣告收入,進而減少市場上的社交平台選擇。為美國自由主義社論雜誌「新共和」撰寫科技及國家安全題材文章的特約作家 Jacob Silverman 提醒,科網巨頭除了壟斷,其掌握的用戶數據所產生的問題或影響,並非反壟斷法所能解決。
不只享樂:充滿歧視的 Tik Tok 世界
Tik Tok 風靡全球,卻問題叢生,又因應中國的「國家情報法」,產生用戶私隱隱憂。今年 6 月,印度正式以國家安全為由把 Tik Tok 下架,美國也警告 Tik Tok 要賣盤,否則被禁。其實除了國家安全問題,Tik Tok 的「影子禁令」(Shadow Banning)政策,也被指充滿性別歧視和種族主義。
【Soul Monday】青少年 Podcast —— 解鈴還需同齡人
真正了解年輕人的,也許只有年輕人。在美國加州安納海姆(Anaheim),有 5 位 16、7 歲的少年主持在 Podcast 節目 Teenager Therapy 中,自由自在地討論精神健康、學校、家庭、友誼及性行為等同齡人煩惱。這個 2 年前在睡房錄製的「柴娃娃」節目,竟迅速引起年輕聽眾共鳴;在病毒大流行下,他們的聲音也令愁困在家的青少年不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