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如喪屍?

A+A-
美劇 The Walking Dead 劇照。
美劇 The Walking Dead 劇照

韓國電影「屍殺列車」於今年康城影展「午夜展映」單元首映,好評如潮;而熱播美劇 The Walking Dead 亦即將在 10 月進入第 7 季,喪屍熱潮至今仍歷久不衰。當代喪屍的形象來自於 1968 年由電影「活死人之夜」開始,除了生死存亡下的刺激感、道德淪喪的世界設定,究竟喪屍末日背後又有甚麼意義?

The Coming Apocalypses of Zombies and Globalization 一文則提出,喪屍末日與全球化有眾多不謀而合的共通點,全球化即如喪屍末日?

沒「元兇」的全球性災害

全球化造成的破壞不可估量,例如文化單一化、文明衝突(如非伊斯蘭教徒與伊斯蘭教極端分支)所引發的戰爭等;難民問題令整個歐洲無法獨善其身;分享公共資源的協議亦愈來愈難擬訂。然而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無法避免,是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它的出現,是沒有一個所謂的罪魁禍首,只透過市場「作惡」。

I, Robot 電影劇照。
I, Robot 電影劇照。

喪屍末日亦是同樣道理:既是無法避免且日益加劇災難,亦沒有幕後黑手。即使全球化問題的其中一個源頭,是每一名樂意消費「低技術勞工」的人(如孟加拉與全球經濟接軌下的製衣工人);縱然喪屍的出現可能是研究失敗的政府所致,惟一旦危機進入白熱化,抽出「元兇」亦無法解決問題。

兩者皆生於原始衝動

人們永遠無法根除喪屍,因為喪屍的行動是無意識的,是一種原始想要食人肉的衝動,因此永遠無法遏止。World War Z 一書中這樣說:「你怎能打敗已經死去的對手?」

同樣道理,以經濟全球化下的血汗工廠為例,人們都會默認它是一種必然結果。因此全球化與喪屍危機一樣,它們皆始於無法像疾病一樣根治。唯一出路,就是要靠殺光所有喪屍來重建世界,就像我們要等全球化的危害自我耗盡為止,同樣不是沒有止境,只是十分困難。

兩者皆引致道德淪喪

The Walking Dead 劇照,圖中 Rick 意圖殺死一名強調自己沒有惡意的獄卒。圖片來源:IMDb
The Walking Dead 劇照,圖中 Rick 意圖殺死一名強調自己沒有惡意的獄卒。圖片來源:IMDb

這一點為何適用於喪屍末日再明白不過,當政府甚至國家、一切人類所建立的體制崩壞,人們便開始超越社會規範的界線。政府慢慢不受社會契約約束,著手屠殺市民防止病毒擴散;為求自保,已無法計算一些人到底是否罪不致死,幹著越界的行為。如 The Walking Dead 的主角 Rick 等人原是本著「不殺活人」的原則,後來明白存活必須不擇手段,因此即使有陌生人示好,他也會為了萬分之一可能叛變的機率殺死來者。漸漸地,Rick 考慮殺人的時間愈來愈少,人命價值低賤得幾如草芥。

全球化同時是資本主義的擴張,而馬克思曾預言:「商品價格低廉……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採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裡推行所謂文明,即變成資產者。」當人們被商品化,價值由市場需求而定,因競爭力不足而被淘汰似乎理所當然。而喪屍末日同樣造就了這樣的心態,我們對人的存在價值日益無感,蠶食人性和道德。

諷刺的是,喪屍劇集和電影,是乘著全球化而攻陷全球。如果用以上說法套用那些故事,也許是萬變不理其宗,這種新瓶舊酒的產品,又是否像全球化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