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豬手和司華力腸,最德國的食物要數酸青瓜(gherkin)。作為常見入饌材料,酸青瓜深入德國民心,電影「快樂的謊言」裡,女主角昏迷 8 個月後甦醒,第一件事就是吃一條酸青瓜。酸青瓜又以施普雷森林(Spreewald)產地最負盛名,先後獲德國及歐盟認證,一如法國梅鐸紅酒和希臘菲達芝士,施普雷是瓜界翹楚。貿易全球化下,商品也趨向同質化,施普雷酸青瓜名氣不如上述紅酒芝士,對於地區美食,全球化是機遇還是危機?
德國的酸青瓜「吞吐量」冠絕全歐,其中位於布蘭登堡的自然保育區施普雷森林土地肥沃,早於 7 至 8 世紀,斯拉夫人已在此地種植酸青瓜,至 17 世紀,荷蘭人將其擴展為社區產業。1999 年,歐盟認證產地,向其頒發「法定地理區域產品保護制度」(Protecte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GI),施普雷酸青瓜產業開始起飛。現時施普雷酸青瓜(Spreewald Gherkin)的德國市佔率高達一半,當地每年舉辦節慶,販賣各種酸青瓜製品(例如啤酒),更會選出「酸青瓜國王皇后」。
歐盟頒行 PGI 用意在於促進農村經濟和推廣文化傳統。不計酒類,2007 年歐盟逾 800 項 PGI 農作物的批發價值高達 142 歐元,而且按年增值,吸引各成員國地區名物遞紙申請,例子有法國洛克福芝士(Roquefort)、英國康和凝脂奶油(Cornish clotted cream)、梅爾頓莫布雷豬肉餡餅(Melton Mowbray pork pie)和意大利帕馬森芝士(Parmigiano Reggiano)。規定相當嚴格,例如意大利帕馬森芝士,即使生產方式一樣,假如產地與帕爾馬一河之隔,亦不可冠稱 Parmigiano-Reggiano。全體 PGI 產品之中,逾三分一是芝士,啤酒和肉類各佔兩成左右。
施普雷酸青瓜是少數捱過自由市場競爭的東德產物(「快樂的謊言」女主角的象徵式口味),甚至於 1995 年獲認證為國家商標。布蘭登堡位於柏林東南,冷戰時期,施普雷酸青瓜專由一間人民公社製作,與其說是產地,「施普雷」更像公司商標。兩德合併後,大批東德工廠倒閉,東德博物館(DDR Museum)就收藏多達 20 萬份沒落製品。
施普雷酸青瓜的商業成功,多少仰賴歐盟的農業保護制度,抵受完自由市場的競爭,現時又要面臨兩大危機:其一,繼英國公投後,歐盟漸現離心,多國右翼政黨崛起,陸續要求本國脫歐。歐盟一旦分崩離析,保護關稅和農業補貼蕩然無存,屆時不止德國酸青瓜,歐洲諸國農產品亦將大受打擊。而英國有 40 多種 PGI 產品,政體脫歐,會否連商家註冊標誌也要脫下?又是未知之數。
第二,全球化下,貿易協議不斷出台,包括磋商不順但死而不僵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美國與歐盟的農業條例差異甚大,特別是地理標示保護方面,美國並無清晰界定,例如帕馬森(Parmesan)在歐洲特指某種芝士,在美國卻是泛稱;菲達(Feta)在歐洲專指希臘羊奶芝士,美國則無產地規限。對歐洲人而言,美國可謂「假貨」氾濫。TTIP 涉及雙方「中和標準」(”harmonizing standards”),最後是用誰的標準?難以確定。就算美國奉行產地保障,貿易協議只需廢除補貼和關稅,歐洲本土農業可能已吃不消。
名物能否走向世界而不失原味?不妨留意酸青瓜的進展。酸青瓜的一小步,可能是農產業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