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追求自利,是人類身上殘留的獸性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片來源:路透社

狂人總統上台,掀起反「全球一體化」(Globalization)。但三十年前,反全球一體化卻是西方左派學者的一致論題。

他們認為可口可樂、麥當勞、荷里活電影席捲全球,壟斷經濟文化產業,侵略擴張,美國的跨國食品包括家鄉雞如果開到拉薩和新德里,是對人類文化多元的重大威脅。

但其實最早的全球化是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時代。英國領導的印度生產棉花,運去曼徹斯特工廠加工,成為英國製造的高級襯衫,行銷世界。

同樣,英式下午茶也因為錫蘭和大吉嶺的茶葉,加上英國貴族文化,成為上流人象徵,比起廣東人「一盅兩件」的粵式飲茶,香港大學生當年已在告羅士打行喝下午茶,比起他們的父母幫襯高昇茶樓蝦餃燒賣,覺得更為時髦而高級。

西方左派崇尚的經濟學家凱恩斯,在著作中一度讚美帝國主義促成的全球化:「倫敦的居民可以在床上品嚐早茶,同時打電話訂購世界各地產品,由於航運發達,可以合理期望這些商品很快送上門。同時他們也能將財富投資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天然資源和事業,並分享投資在未來產生的成果。」

全球化造就了馬來的橡膠和錫礦,全球化也帶來了罐頭和一切塑膠做的體育用品。沒有馬來亞的糖業代理商郭鶴年,倫敦的夏蕙(Savoy Hotel)酒店的下午茶,桌上的那盅糖也不會那麼白。

「全球化」是一個內涵複雜的詞彙概念,其實與左派或右翼無關。同樣是帝國主義,英帝促進了全球化,但奧匈帝國、納粹德國、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全部傾向維持經濟的自足,主張封閉型模式。蘇聯紅色帝國也是封閉型經濟。

杜林普上台,將美帝以往主導的開放型經濟扭向封閉型。從此帝國主義又回復到「非英國」的定義。正如瑞士哲學家艾米爾(Emil Brunner)指出:追求自利,是人類身上殘留的獸性。全球化與否都與促進人類的幸福無關,一切只為了自己,正如高唱大愛和平的左派,英國退歐,失去了歐洲,他們失去了許多歐盟官僚紅酒美食的吹水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