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

|共109篇|

陶傑:無法再回頭

香港林鄭月娥特區政府悍然實行「特黑共治」,驅使黑社會用暴力在元朗向市民暴打,警方配合,袖手旁觀,被香港瑞典商會會長,批評港警為「絕對的恥辱」。終於形成「黑警雙胞胎」,鐵證難賴。香港這個所謂國際都市僅餘的一點點形象,終於被林鄭一如所願,一手摧毁。

鎮壓烏克蘭示威:政府僱用犯罪分子鬥人民

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持續兩個月之時,示威者仍未得到任何成果。一方面群眾嘗試更激進的衝擊,另一方面警察繼續鎮壓和暴打示威者。一些烏克蘭人更指出,當時政府還有額外僱用「打手」,執行更暴力的行動,烏克蘭人稱他們做 Titushki。

公眾支持民主,足以抵禦獨裁?

自 2011 年「阿拉伯之春」失敗告終,民主陣營對「民主退潮」的憂慮一直延續。多年後的今天,有學者認為,人們對民主制度有更高期望,是構成各地人民在 2019 年爆發示威浪潮的原因之一。包括近期發生在捷克、香港的大型群眾集會、遊行,均含爭取民主的元素。民意支持民主,是否爭取或捍衛民主的利器?

權威沒落,社會如何重建信任?

民無信不立,「信任」是令社會暢順運行的必酬品。只是,當戰爭即和平、暫緩即撤回等小說「1984」般的 Doublespeak 愈加普遍,謊言歪理橫行,公眾不得不字斟句酌,「信任」就變得愈來愈稀缺。如何重建信任,導正社會歪風,讀一讀於牛津大學任教的 Rachel Botsman 所寫的「信任革命」,洞悉現代社會的「信任模式」轉變,或有助益。

暴力抗爭與非暴力抗爭:哪個模式更能達到民主化?

政治暴力又或者集體暴力,一直是政治學和社會學的重要課題。波士頓學院的伊朗社會學家 Mohammad Ali Kadivar 就提出一個新的觀點,他認為暴力抗爭的種類也十分廣泛,學者應梳理不同種類的暴力抗爭與民主化的關係。他提出一個新的概念:「非武裝集體武力(Unarmed Collective Violence)」。

阻擋濫用人臉辨識?道阻且長

三藩市議會禁止政府部門使用人臉辨識,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因而反駁,是次立例作用有限。一般人(被)使用人臉辨識,甚少是因為受到警方監控,更多是出於非政府機構,例如學生的監控鏡頭,或是店舖向顧客展示指定廣告。這些用途同樣存在誤認及歧視風險,但要完全禁止私人機構採用人臉辨識,幾乎沒可能。

文學遊囈:的士、人權、國際法

大型交通工具乃至公共空間可以安裝攝錄鏡頭,的士則有疑問。換言之,偷拍是一個法理問題,取決於空間性質,而非人權(私隱權)問題。的士空間性質並非從來清晰(何謂「半私人空間」/「半公共空間」?),歷來亦非毫無爭議,哲學家德勒茲就曾藉此討論過法理問題。

游擊工匠團 —— 羅馬政府靠不住,城市修復自己來

時間是星期日的清晨 6 點。奧斯蒂恩瑟(Ostiense)整條街道空無一人。這個時候,出現了 7 名以圍巾或連帽外套遮臉的神秘男女,他們將車輛停泊在著名的城外聖保祿大殿附近,並開始在路面傾注水泥。但他們並不是部署驚天劫案的犯罪集團 —— 他們是羅馬一個地下秘密組織 Gap 的成員,在未經官方許可的情況下,他們選定了合適時間,自發修葺市內的一些破爛路面。

【專訪】「搶錢急救之家」導演:墨西哥城四十架救護車應付九百萬人? 

「有 900 萬人口的墨西哥城,只得 45 架公營救護車,私營救護車應運而生,接管當地急救服務。」這是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火鳥大獎得主「搶錢急救之家(Midnight Family)」,在片頭提供給觀眾的社會背景。*CUP 專訪「搶」的導演盧卡羅連遜(Luke Lorentzen),了解墨西哥城的水深火熱,以及他拍這部紀錄片的感受。

解散「泰愛國黨」後,軍政府下一敵人:社交媒體

泰國大選即將於本月 24 日舉行。除了法院宣佈解散烏汶叻公主的「泰愛國黨」外,軍政府與反對派的媒體宣傳戰亦是另一焦點。軍政府掌握電台、報紙等傳統媒體,反對派的宣傳大本營則是社交媒體。英國「衛報」報道,與上一次 2011 年大選相比,現時泰國人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已十分普遍。對此,軍政府亦有加強管控社交媒體的舉措。

新聞業江河日下,如何維持高質媒體?

過去 10 年來,英國媒體的收入減少一半,收入與維持新聞質素有莫大關係,寒流之下,業界選擇裁員應對。英國政府去年發起一項獨立調查,嘗試找出維持國內新聞業高質素的方法。近日,以英國經濟學家及資深記者 Frances Cairncross 領導的小組,發表 157 頁的報告,公佈調本結果並提出建議。

【委國變天】35 歲的他,如何統率反對派力抗威權?

持續多年的委內瑞拉亂局出現轉機,國會議長瓜伊多前日在支持者簇擁下,宣佈就任臨時總統籌組過渡政府,得到美加等國承認。年僅 35 歲的瓜伊多,在政界堪稱相當年輕,在國際上寂寂無名,究竟他是如何脫穎而出成為反對派共主,又如何取得美國支持?

2018:無政變年

過去一年,國際政治風雲變色,杜林普反傳統外交動搖國際秩序,沙特記者 Jamal Khashoggi 遭殺害觸發連鎖外交風波,右翼政治抬頭叫輿論聞風色變,但原來動盪背後有著風平浪靜的一面 —— 自 1950 年以後,2018 年將成為第二個無政變年。

這些年,美國政府的停擺常態

由於預算案談不攏,從上周六起美國政府部分停擺。9 個內閤級部門及數十個政府機構暫停運作,估計 80 萬名聯邦僱員需無薪工作或放無薪假,經濟損失或至 20 億美元,準白宮幕僚長 Mick Mulvaney 更指停擺「很有可能」持續至明年。消息似乎聳人聽聞,美國人卻見怪不怪。因為在過去 40 年,類似的情況已經至少出現過 21 次。

從被迫遷到買組屋,一切新加坡政府都安排好?

在幾乎人人有樓住的新加坡,超過 8 成人口居於政府興建的組屋,其中 9 人擁有業權。新加坡之所以能滿足多數人的住屋需求,其中一個土地來源是向國內的村莊「甘榜(kampong)」徵收土地。但發展至今,國內只餘下最後一個甘榜。有往日的甘榜居民至今仍懷念當年的甘榜時光,但為了城市發展和人民利益,就該由政府決定誰來付出代價?

邱翔鐘:能吏一去 不愁後繼無人?

英國前頂級文官海伍德(Lord Heywood of Whitehall)上月初因癌症去世,得年 56 歲。這位令英國官場痛惜的官員和死在中國名叫尼爾.海伍德的那位混混同姓。本文要講的這位海伍德是完全不同類型的英國人:出身中產家庭,在牛津大學、倫敦經濟學院和哈佛大學受教育,然後進入政府機關做事,擔任公務員,一心一意,枵腹從公。

「自願殖民主義」能使非洲人不再奔向歐洲?

難民潮問題近年困擾歐洲。除了從中東一帶進入的難民,亦有非洲人跨越地中海,到歐洲尋找理想國。德國聯邦經濟合作及發展部非洲專員 Gunter Nooke,近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就如何阻止移民湧入歐洲時提到:「歐盟、世界銀行這些組織,應在非洲建立並經營城市,以促進非洲大陸的就業及發展機會。」其爭議性的主張,受到反對者形容為殖民主義,但亦有非洲國家的知識分子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