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 年,全球總生育率為 5.1,時至 2019 年已跌至 2.4。要維持人口穩定更替,平均每名婦女需生育約 2.1 個嬰兒,但世上一些大型經濟體,例如美國、日本和中國,生育率卻長期偏低。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老齡化中心(Columbia Ageing Centre)教授 Vegard Skirbekk 指,全球頭 15 大經濟體的生育率,第一次全部少於維持人口所需;截至 2020 年,約有 100 個國家的總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惟他認為,其實毋須過分憂慮,因為後果或不如想像般災難。
勞動力
|共6篇|
為工作,印度青年遠赴加國
印度失業率持續高企,年輕人在國內求職無望,紛紛萌生去意。據路透社報道,旁遮普邦一間外國簽證代辦機構 Blue Line 近年生意激增,每天處理大約 40 名客戶申請。任職該機構的顧問 Lovepreet 坦言:「這份工作我已做了 4 年,我今年或明年也會去加拿大。政客們不斷承諾向我們提供政府工作,卻從未兌現。」
廖康宇:了解國家與工運,讀陳峰「當代中國的國家與勞工」
本書探討了多個研究中國大陸勞資衝突的重要課題,例如在市場化改革下,工人的政治意識形態有何改變?在權威政治體制下,工人和工人領袖如何能夠爭取話語權?中華全國總工會作為中國大陸唯一合法的工人組織,在維護工人權益上有何貢獻和限制?
為何中國建築業愈來愈吸引女性?
建築工人講求繁重體力勞動,通常以男性為主。不過「華爾街日報」報道,近年中國愈來愈多女性一反傳統成為建築工人。鑑於生育率低下及人口老化造成勞動力短缺,僱主們亦開始招聘更多女性,從事各類重度勞力行業。
人口老化負重跑,日本經濟有如此不堪嗎?
自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平均年 GDP 增長率不足 1%。每當談起日本經濟,媒體大多描述日本經濟不景、人口老化、國民過度儲蓄而不消費。由「失去的十年」,轉眼被說成「失去的三十年」。
對中國孤注一擲的蘋果
蘋果公司旗下產品,大都印上「加州設計,中國製造」的標示。然而「華爾街日報」報道指,蘋果一直以來對「中國製造」過分依賴,加上最近武漢肺炎疫情的打擊,已令投資者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