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利華出售茶飲事業,竟成 ESG 燙手山芋

A+A-
圖片來源:Mateusz Slodkowski/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當立頓品牌創始人立頓爵士(Sir Thomas Lipton)1890 年在斯里蘭卡蓋了第一座茶園起,茶園確保勞動力的模式便一直傳承至今。眾所周知,立頓後來被聯合利華(Unilever)收購,雖然聯合利華為茶園的 3 萬名工人提供住屋,又建造 23 所小學、 23 家藥房和 1 間醫院,但工人的生計也完全依賴企業提供

當聯合利華在去年 11 月,將旗下全球茶飲事業 Ekaterra 以 45 億歐元出售給私募基金 CVC 資本合夥公司之後,卻凸顯出企業要善盡照顧員工之責,責任的範疇與歸屬遠比想像中更複雜。Ekaterra 包含 34 個茶品牌,包括大家熟悉的立頓、PG Tips 等,以及肯雅、盧旺達、坦桑尼亞等地的茶園。

以苦勞與低薪著稱的茶園產業,為接管的 CVC 帶來挑戰。即使該公司屬於追求獲利最大化的私募基金,在投資者的道德與永續意識抬頭之下,也擔心這筆交易會損害公司的社會與聲譽表現。

除了 CVC 之外,原本還有兩家私募基金有意收購聯合利華的茶飲業務,分別是安巨集資本(Advent International)以及凱雷集團(Carlyle)。他們在最後階段退出競標,就是對茶園問題感到擔憂。

2018 年,肯雅基安布郡的一個茶園。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一位熟悉安巨集資本的人士表示,高層擔心必須付出極大成本,才能支援茶園工人的生活。一旦出現問題,ESG 經營不善的負面新聞將排山倒海而來。

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這兩家公司都擔憂私募基金的模式,與茶葉相去甚遠:「茶園是一場完全不同的比賽,企業要為這些工人的健康、教育和安全負起責任。這跟收購一家工廠,員工下班就能回家不同。」

CVC 收購茶飲業務的主因,不是為了茶園,而是看到了一個獲利最大化的機會:先分拆大型企業中不受歡迎的部門,再創造更高估值。這代表 CVC 將致力擴大這些品牌的市佔率。未來幾年,被聯合利華忽視的品牌,將有望上市或收益以倍數增長。

CVC 表示:「這項業務還有改善空間。作為一個負責的 ESG 投資者,這是我們真正的機會。」不過,勞工權利倡導者對此表示懷疑。

非牟利監督機構企業責任資源中心(BHRRC)勞工權利負責人 Thulsi Narayanasamy 說,茶園的問題顯示,機構投資者關注的「只是公司展示的人權政策,而不是這些政策能否落實」。她擔心,這筆交易對茶園沒有太大幫助。「私募基金的責任更難追究,該收購案極可能反而造成工作條件和人權的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