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較早前報道,習近平的確提出油氣貿易以人民幣結算,而華文傳媒紛紛載歌載舞歌頌這是中國一次外交突破,挑戰美國在中東的霸權云云。然而,沙特外交大臣 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 卻一盤冷水倒頭淋,表示毫不知情,認為還未是時候,這段跳了 6 年的探戈無奈只能繼續繞圈下去。究竟中國為甚麼功敗垂成?
沙特阿拉伯
|共27篇|
金仔:中國成功拉攏沙特?(一)MBS 是誰?
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出訪沙特阿拉伯,受到沙特官方最高規格待遇,又簽訂「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很多人猜測這是否代表中國成功在中東找到一個可靠的盟友,插旗開張?更重要的是,沙特是否放棄一路以來的重要盟友 —— 美國,轉軚投向中國呢?
方俊傑:沙特阿拉伯三重興奮
今屆決賽週,第一場驚天冷門:阿根廷不敵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是卡塔爾的鄰國,面積是卡塔爾的接近 200 倍,今次是第 6 度打入決賽週,成績最出色的一次,是 1994 年美國世界盃,第一次入圍,竟然贏完摩洛哥,再贏比利時,晉身 16 強。16 強不敵瑞典出局,瑞典是擁有達連、布連等一代名將的勁旅,雖敗猶榮。
陶傑:沙特阿拉伯的長臂極權管理
席哈去年 1 月因英國學校放假回國,在沙國被捕。很明顯,沙特阿拉伯的國家安全伊斯蘭法律長臂管理,超越了本國領土,涵蓋全球網絡。
陶傑:歐美民意的烏克蘭疲勞
英國「新政治家」週刊指出,西方民意已經出現「烏克蘭疲勞症」(Ukraine Fatigue)。英國首相選舉期間,烏克蘭這場戰爭怎樣打下去,兩名候選人談論的時間和重點都比不上中國威脅。
沙特女性工作的權利
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市中心,Reham Al-Ahmed 從一輛共享的士下車,走進購物中心,她每星期有 4 天會在那裡銷售化妝品。高中畢業的 Al-Ahmed 是家中首位有工作的女性。雖然父母不希望她「拋頭露面」,但首都的生活成本變得難以負擔,而且家中還有 5 個年幼的兄弟姐妹,最終只能妥協。隨著當地徵收新稅項及政府削減補貼,愈來愈多家庭要依賴女性外出工作幫補家計。當地女性可藉此在受保守傳統束縛的國家中,爭取一個新位置。
【阿富汗易主】回顧 90 年代塔利班崛起之路
8 月 16 日,塔利班佔領總統府,代表正式重掌全國控制權,世界各國正密切注視當地事態發展。1996 年塔利班也曾經入主喀布爾,並施行一系列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措施,但 2001 年 10 月展開的美國阿富汗戰爭,以短短兩個月時間就把其趕下台。到底塔利班在 90 年代是如何崛起?
新學術期刊誕生:誓要復興阿拉伯哲學?
學術期刊讓學者發佈最新研究,是重要的知識生產及傳遞平台。在頂級期刊刊登的文章都要經過嚴格同儕審查,以確保權威性。可是絕大部分一流期刊都以英文為主,而且只集中於歐美的研究。近日,沙特阿拉伯學者就希望罷脫歐美中心的研究進程,推出一份新的哲學期刊,誓要復興阿拉伯哲學發展。
從伊朗沙特密談,透視未來中東局勢
中東局勢近年變化莫測,杜林普臨下台促成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建交,對伊朗形成圍堵之勢,但近日傳媒又證實,伊朗與勁敵沙特阿拉伯秘密談判,背後究竟反映甚麼樣的中東政治新格局?假如雙方奇蹟修好,又將對各國關係帶來甚麼變化?
中東外來勞工的悲歌:失業、挨餓、武漢肺炎
中東的波斯灣國家,長期依賴由亞洲和非洲輸入的廉價外來勞工來發展經濟,但一場武漢肺炎,令潛藏的問題無所遁形:一方面,2022 世界盃主辦國卡塔爾繼續冒險趕工、建設球場;另一方面,經濟不景導致大量人失業,對缺乏政府幫助的外來勞工來說,病毒的恐懼只是其次,解決飢餓才是燃眉之急。
沒有贏家的石油價格戰爭
3 月初,俄羅斯與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減產談判破裂,沙特阿拉伯及俄羅斯先後表示在 4 月起增產。就在全球市場受油價暴跌影響而波動時,沙特在 11 日再次提高注碼,指示國營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每日增產 100 萬桶。沙特的加注策略能否逼使俄羅斯重返談判桌?割喉式增產戰能持續多久、又會否以同歸於盡的方式告終?
無人機戰爭年代,防空系統武功盡廢?
沙特阿拉伯作為美國軍備的主要消費國,面對最近的無人機襲擊竟然束手待斃,數十億美元的防空系統發揮不了作用,石油設施不堪一擊,全國油產量減半。多名軍事專家預告,事件反映無人機戰爭的年代,傳統的防空系統即將武功盡廢。
威權政府的軟性手段 —— 群星匯沙特
音樂大同,無遠弗屆,遠至中東的沙特阿拉伯,國民亦深愛流行音樂。自沙特王儲薩勒曼理政起,發起連串社會改革,當中亦包括娛樂事業。沙特近年熱衷邀請國際巨星蒞臨,受不少年輕人支持。然而,有人權家抨擊,沙特之所以廣邀歌星演出,只是威權政府維繫權力的手段,藉以爭取年輕人支持。
當你的國家愈來愈多大白象和摩天大廈……
建築物高度一再刷新,或許值得媒體報道。但挪威奧斯陸大學政治學研究生 Haakon Gjerløw 和教授 Carl Henrik Knutsen 的研究,更關心不少摩天樓皆出自非民主國家的原因。二人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認為專制領袖比民主領袖,更鍾情於造價高昂但低效的建築項目。
助紂為虐?沙特手機軟件惹非議
沙特阿拉伯的手機應用軟件 Absher,可以讓男性追蹤以及限制女性在國內的活動。最近美國一位參議員和一些人權組織發起提議,促請龍頭科技公司 Apple 和 Google 將這個應用軟件從平台上下架。
沙特姊妹亡命香港,再揭阿拉伯女性人權地獄
一對沙特阿拉伯姊妹,因不堪家暴而逃難澳洲,但在香港轉機時事敗,滯留香港至今 5 個多月。事件在阿拉伯世界實屬冰山一角,有埃及裔英國記者撰文指出,近年接二連三有阿拉伯女性不堪受虐及喪失自由而先後逃亡,但成功逃出生天都是滄海一粟。
沙特女孩:從出生到死亡,一生都「被監護」
來自沙特阿拉伯的 18 歲少女 Rahaf Mohammed al-Qunun,日前稱受到家庭虐待,在泰國轉機時尋求澳洲的難民庇護。聯合國難民署已認可 Qunun 的難民身份,但 Qunun 的父親否認虐待女兒,雙方各執一詞。是次在社交網絡廣為流傳的事件,已引起人們對沙特阿拉伯實施嚴格監護制度的關注。澳洲廣播公司訪問埃及裔美國記者 Mona Eltahawy,解釋沙特的監護制度如何運作,以及對沙特婦女的影響。
改革「駱駝小姐選舉」第一步:何謂美駱駝?
阿拉伯地區每年都會舉辦駱駝選美,今年沙特阿拉伯選美盛會就有近 30,000 隻駱駝參與,6 個競賽項目的勝出者,可各得約 2,000 萬沙特里亞爾(約 4,000 萬港元)獎金,獲加冕為「駱駝小姐」。豐厚獎金亦令舞弊猖獗,今年初就有 12 隻駱駝因注射 Botox 改善外貌,結果被取消資格。究竟阿拉伯人眼中,駱駝美在哪裡?要欣賞又應該從何入手?
陶傑:中東 —— 美國的墳場?
總統杜林普對待沙特阿拉伯,不斷強調一千億美元的軍火交易,聲稱美國若制裁沙特如同制裁自己。強人總統此時露出了商人執政的缺陷。首先,不論做不做生意,中東一向是美國外交和美國總統的墳場。
陶傑:豈止「政治異己分子」之簡單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Jamal Khashoggi 之死,沙特政府最新的說法,是承認領事館誘使其入舘,企圖綁架回國,但發生打鬥,期間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