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贏家的石油價格戰爭

A+A-
美國德克薩斯州頁岩油油田的鑽油機。與沙特及俄羅斯比較,美國每桶原油開採成本最高。 圖片來源: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3 月初,俄羅斯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油組)的石油減產談判破裂,沙特阿拉伯及俄羅斯先後表示在 4 月起增產。就在全球市場受油價暴跌影響而波動時,沙特在 11 日再次提高注碼,指示國營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每日增產 100 萬桶。沙特的加注策略能否逼使俄羅斯重返談判桌?割喉式增產戰能持續多久、又會否以同歸於盡的方式告終

「經濟學人」報道指出,沙特早在 2014 年亦試過以增產手段,試圖打撃崛起的美國頁岩油產業,結果卻為所有石油生產國帶來災難。2016 年,油組與俄羅斯及其他國家合作,恢復原油產量的控制。俄羅斯因為與油組的合作關係,成功在中東取得新影響力,減產的大部分負擔則由沙特承擔。

但近年來,因應產量調節而失去的市場分額流入美國,國營的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對與油組的合作關係愈發輕視。同時,沙特亦已厭倦其調節全球石油產量的角色(swing producer)。至於美國本身,受益於俄國的處境,更大力實施其制裁措施。去年 12月,美國便出手阻止俄羅斯鋪設通往歐洲的北溪天然氣管道 2 號(Nord Stream 2)。今年 2 月,又向與委內瑞拉有來往的俄羅斯石油公司實施制裁。

雖然本年 1 月起,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家中國爆發武漢肺炎疫情,為石油價格施加降價壓力。然而,評論認為沙特此時增產的決定極其輕率。因為隨著疫情肆虐,本年度全球石油需求可能錄得 30 年來第三次下降。花旗銀行估計,在需求下降時增加供應,或會令布倫特原油價格在今年第二季跌破每桶 30 美元。

俄羅斯位於鄂木斯克州(Omsk)的煉油廠。低油價同樣不利俄羅斯,因為俄羅斯需要每桶 42 美元的價格,支持國家開支。 圖片來源:路透社

油價下跌,對尼日利亞這些依賴石油收入,但所佔分額較小且不穩定的國家,或會構成最大衝擊。以伊拉克為例,石油價格暴跌已成為國家經濟危機,加上去年的政治危機以及今年初的疫情影響,成為打垮政府的「完美風暴」。假如以美元結算的石油收入長期處於低迷狀態,海灣國家貨幣與美元之間的遠期合約(forward contract),例如阿曼貨幣里亞爾 (Omani rial),能否保持與美元掛鉤,亦愈來愈令人憂慮。

曾經受益於廉價石油的美國經濟,亦將在過程中受重創。文章認為,在疫情爆發之下,人們在汽油部分省下的開支,難以轉化成為其他地方的支出。而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數據顯示,美國開採每桶頁岩油的收支平衡價格(Breakeven prices),分佈在 23 至 75 美元之間。故低油價意味需要減產「止蝕」及裁員。即使消費者在其他方面增加支出,但其對經濟的提振作用,亦會遭國內德薩斯州(Texas)及北達科他州(North Dakota)等頁岩油生產州份的損失抵消。

即使美國減產,亦不意味俄羅斯能徹底擊倒美國的頁岩油產業,且疲軟的油價將同時損害自身經濟。然而,俄國與沙特不同之處在於,其貨幣盧布(RUB)處於浮動狀態,並不與美元掛鉤。是以當石油價格下跌,盧布亦應帶動降低石油生產成本。俄羅斯財政部便在 3 月 10 日表示,俄國擁有足夠外匯儲備,承受得起 10 年內石油價格徘徊在 25 至 30 美元之間。就此來看,俄方似乎不急於就產油問題重新與油組談判 。

無論俄羅斯是作勢抑或準備打長期石油戰爭,沙特憑藉擁有開採最低成本石油的優勢,亦有辦法向俄羅斯施加更大壓力。能源研究公司 Rystad Energy 指出,沙特阿美擁有超過 50 年的石油儲存量,且每桶開採成本不到 9 美元,反觀俄羅斯,每桶開採成本為 15 美元,自然有更大減價空間。

儘管如此,沙特阿拉伯要應付增產後的產量,亦需要持續開採,甚至可能要動用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沙特事實上需要每桶超過 80 美元的油價來維持其財政預算。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便表示,假如增加產量且油價回升,沙特的財務狀況可暫時緩解;但若疫情持續加上石油需求持續下降,則對沙特造成的損害可能更為持久。在這場石油價格戰中,似乎沒有國家能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