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

|共170篇|

跳舞:從大國文化變成犯法

日前傳出去年 11 月,伊朗 21 歲的 Astiyazh Haghighi,因和她 22 歲的未婚夫 Amir Ahmadi,在德黑蘭地標自由紀念塔(Azadi Tower)前跳舞並將片段上載至社交媒體,雙雙被伊朗安全部隊拘捕,被判「促進腐敗和賣淫」、「串謀危害國家安全」和「宣傳反對現制度」罪名成立;據指每人被判處總共 10 年半的刑期。波斯文化有豐富舞蹈傳統,但今天的伊朗禁止音樂舞蹈 ,與其伊斯蘭革命後的思想有關。跳舞在該國政權眼中,除了是宗教上的墮落,更看成一種抗議政權本身的舉動。

面對群起的伊朗人,解散道德警察有用嗎

伊朗總檢察長蒙塔澤里(Mohammad Jafar Montazeri)本月 4 日表示,負責執行國內伊斯蘭服飾規範的道德警察「已被設置的部門廢除」。伊朗的「頭巾革命」,正是由庫爾德族女子阿米尼涉嫌不遵守戴頭巾規定,被道德警察拘留期間死亡引發。目前相關消息未仍未獲道德警察所屬的內政部確認,但所謂的「見好就收」,似乎並非當地示威者想要的結果。

【*CUPodcast】ESG 傾呢啲:COP 27 回顧,氣候峰會現場二三事

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7)順利結束,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早前遠赴埃及出席 COP 27,今集「ESG 傾呢啲」,林蘭熹和何偉歡就分享氣候大會現場的見聞。埃及的人權紀錄不佳,環保團體如何在當地進行有限度的示威?

反戰又反美,德國左右兩派槍頭一致?

最近兩個月每逢週一晚上,德國東部數十個城市和鄉鎮都有集會,表達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至美國從中作梗的不滿。主辦這些抗議活動的團體,既有激進左派,也有民粹右翼。「金融時報」引述專家分析,經濟危機惡化及德俄複雜關係等因素,似乎正化解傳統政治的對抗,融合成一股反對現狀的新力量,只是就民主角度來看,未必是件好事。

伊朗國家隊不唱國歌,究竟有多勇敢?

今年 9 月,22 歲伊朗女子阿米尼因未有戴好頭巾,被道德警察拘留後死亡,觸發大規模示威,安全部隊持續鎮壓抗議,大舉拘捕及殺害抗議者。在此動蕩時期,伊朗男子足球國家隊出發到卡塔爾參加世界盃,所有目光都集中在球員取態上。結果,球員在明知會遭受清算的情況下,首仗迎戰英格蘭時拒唱國歌,以支持國內人民。

憤怒經濟學:收入上升但生活壓力卻倍增

在過去數十年,人類的科技和生產力不斷進步,很多國家的人均收入都持續上升。按道理,人類社會會走向繁榮安定,可是各國人民卻變得愈來愈躁動,其中在 2019 和 2020 年,世界就出現一波波的示威浪潮。在 2020 年,資深的對沖基金經理洛內甘(Eric Lonergan)和布朗大學國際經濟教授布萊斯(Mark Blyth)就出版了野心之作「憤怒經濟學」(Angrynomics),希望提供答案。

死刑威脅下,伊朗示威升級:罷工、罷市、罷課

伊朗女子阿米尼涉嫌違反頭巾規定而死於警局,在當地所引發的反政府示威持續至今兩個月。根據多個人權組織,當局為殺雞儆猴而拘捕超過 15,000 人,另有 300 人在示威期間被殺,其中包括途人,甚至逾 50 名未成年人士。但伊朗人未有退縮,反而把行動升級 —— 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戶罷市。

【COP 27】歡迎來到主辦國:「恐懼共和國」埃及

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7)召開前夕,主辦方埃及在國內積極綠化,試圖將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塑造成綠色城市,展示國家美好的一面。不過,有人權報告指出,有關企業、軍事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等敏感話題,已成為埃及的「禁語」,不少當地學者和環保團體也被禁聲,從事污染問題研究的人甚至被逮捕或被迫流亡,令相關研究無法進行。

Baraye —— 伊朗示威者的「國歌」

伊朗唱作人 Shervin Hajipour 日前發表新作「因為」(Baraye),以簡單的文字,唱出政府腐敗、審查制度、性別歧視、環境惡化等問題,呼應抗爭者長久的鬱悶、傷痛、憤怒和訴求。沒幾過天,Hajipour 就被拘捕 —— 「因為」旋即廣受歡迎,被奉為示威浪潮的非官方國歌。

伊朗要星鏈有用嗎?

反頭巾觸發的伊朗示威活動未見緩和跡象,截至本週一,伊朗政府已累計拘捕超過 1,200 人,但全國多個城市仍有人上街示威。在美國,拜登政府上週以「支持伊朗人信息自由流動」為由,放寬對伊朗互聯網服務的制裁,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則宣佈申請衛星互聯網服務星鏈(Starlink)在伊朗營運的許可;伊朗的星鏈衛星寬頻服務現已啟動。不過外界觀察認為,星鏈在伊朗的作用未必理想。

伊朗人求變,成敗在於下任最高領袖?

從反頭巾到反政府,伊朗示威浪潮持續超過 10 天,歐洲多地亦發起抗議聲援,高呼推翻獨裁等口號。在這危急存亡之際,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健康問題更受關注,尤其是他月初「神隱」兩週後傳出病重消息,令外界揣測其子 Mojtaba 或總統萊希隨時有可能接任此職,主宰國家未來數十年走向。但這個關鍵人選,最終或由革命衛隊決定。

斯里蘭卡變天,未來是喜是悲?

斯里蘭卡眾怒難平,總統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原本承諾在週三辭職,豈料他在當日帶同妻子流亡馬爾代夫,據報曾任財政部長的胞弟亦已出境,意味著這個統治當地數十年的家族王朝正式落幕。首都科倫坡街頭充斥歡呼聲,慶祝「鬥爭勝利」、推翻導致民不聊生的罪魁禍首。部分人則不滿他一走了之,毋須為貪污及失職負責,還剩一堆爛攤子有待收拾。而潛在的政治真空,更令經濟危機加劇。

【斯里蘭卡破產】總統辭職,然後呢?

斯里蘭卡繼上週二宣佈破產後,週六有大批民眾包圍並湧入總統官邸。總理辦公室昨日終於確認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將辭職;總理維克勒馬辛哈(Ranil Wickremesinghe)則已於上週六在 Twitter 宣佈將會請辭,於官邸短暫苦中作樂一番後,國民馬上又要面對現實 —— 無論誰掌權,國家經濟都已崩潰,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一帶一路難兄難弟: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

COVID-19 疫情與俄烏戰爭,為世界帶來極為嚴峻的經濟衝擊,部分發展中國家尤甚。與中共關係密切、一帶一路的堅定參與國 —— 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同樣深陷債務危機,其中斯里蘭卡更在 5 月初爆發連日大規模騷亂。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就刊登編輯評論,分析是次南亞經濟危機。

加拿大反疫苗令的示威者,正面對網民的起底攻擊

加拿大政府強制美加跨境司機接種疫苗,惹來業界和部分民眾不滿,在 1 月初,有人組成「自由車隊」(Freedom Convoy 2022),以卡車癱瘓首都渥太華的要道,示威蔓延到多倫多、魁北克市和卡加利等主要城市,以及通往美國的大使橋。目前,除了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動用強硬的「緊急法」,該批示威者還正面對網民的起底攻擊。

緬甸政變後誕生的首部文學作品

一年前緬甸軍事政變,多位緬甸作家和詩人都在網上發表創作,為抗爭留下第一身見證,其中不少人被監禁或處決,部分遺作收錄到最新詩集與散文集「摘去新芽不會阻止春天來臨」(Picking Off New Shoots Will Not Stop the Spring),為政變後的首部緬甸文學作品。

以物件傳頌抗爭歷史:美國的示威襟章檔案計劃

在過去,人們要紀錄抗爭歷史,讓後人知道社會是怎樣一步步走過來,主要依靠文字和影像,而且傾向傳遞一套宏大敘述,例如辛亥革命的成因、經過和影響。不過,西方學界經過多年討論和反思後,容納了更多不同歷史研究方向,例如會了解抗爭者的日常大小事。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就有一個非常獨特的檔案計劃,收集示威者身上配戴的襟章。

反疫苗令示威:貨車佔領行動正蔓延全球

加拿大強制接種疫苗政策,惹起部分貨車司機及民眾反響,多輛貨車組成「2022 自由車隊」,已佔領及癱瘓首都渥太華多日,迫使市政府頒佈緊急狀態令,至今仍未有解散跡象。同時,多國反疫苗及防疫政策示威者亦嘗試仿傚,紐西蘭昨日就有貨車包圍國會大樓,類似示威相信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