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寡頭怕被制裁,但更怕普京

A+A-
加拿大多倫多俄羅斯領事館外,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示威人群。 圖片來源:Anatoliy Cherkasov/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面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美等國除了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援,亦宣佈連串經濟制裁方案。其中,歐盟在製裁名單上增加 26 人,包括幾名俄羅斯知名寡頭、普京親信。「福布斯」雜誌,自俄軍入侵以來,俄國富翁的財富已經蒸發超過 1,260 億美元。儘管如此,打擊俄國寡頭未必能向普京製造壓力、止息戰爭,因為今天的俄國寡頭已無力挑戰普京的權威

兩大俄國頂級寡頭,俄國鋁業公司(Rusal)創辦人 Oleg Deripaska 和國內最大私營銀行 Alfa-Bank 創辦人 Mikhail Fridman,早前就曾公開呼籲普京停止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俄國寡頭們在西方國家擁有大量資產,「泰晤士報」稱,公開反對普京可能是他們保住在西方資產的最後努力,而一些人的子女也在歐美讀書或生活。

雖然如研究俄羅斯寡頭的學者 Elisabeth Schimpfössl 所言,最大寡頭都明白,如果想在西方擁有未來或拯救自己,就必須明確與普京的戰爭保持距離。惟前普京演講撰稿人 Abbas Gallyamov 認為,克里姆林宮現時並未憂慮這些反對跡象,長年屬普京核心圈子的軍事、安全及間諜部門負責人,也幾乎沒有密謀罷免普京的機會。把希望寄予商界精英同樣不切實際:「他們一直害怕普京,現在更加害怕。如果普京準備轟炸基輔,他也大可以監禁他們。而且他們都怕酷刑室。」

普京不再是當初的普京,寡頭也不再是當初的寡頭

2 月 24 日,普京會見國內一眾商界領袖,宣佈向烏克蘭採取所謂「特別軍事行動」、預告西方制裁會隨之而來。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一些分析相信,西方針對俄羅斯寡頭的制裁可能有助改善烏克蘭局勢。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高級研究員 Ben Judah 卻提醒,今天的普京已非往日的普京。 Judah 表示,近 20 年來「普京政權」(the Putin regime)此一用語,反映自認瞭解俄羅斯的人,對這個國家的認知出錯。他指烏克蘭的衝突明顯反映,克里姆林宮內部根本再沒有「政權」、一個多人可以影響並參與決策的政府體系;那些安全部門負責人、億萬富翁,已不在決策層中。

普京掌權近 23 年,克里姆林宮多數時間裡確實不是僅由一人獨斷,許多人可以施加影響、遏制普京的欲望。從 1999 年葉利欽選定普京為繼任者開始,普京都是半民主的民粹主義強人,類似今天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2004 年俄羅斯選舉受操縱,普京轉為全面的威權主義人物。直至 2008 年普京讓梅德韋傑夫出任總統、自己當總理時,美國大使館方面仍判斷,克里姆林宮是一個由富豪及安全部門負責人影響大戰略的政權。

Judah 相信,普京大權獨攬之路,始於 2012 年重返總統寶座後開始加強控制權力,其時國內已無人可以挑戰之。克里姆林宮僅餘的「政權」的跡象,要數 2014 年普京決定吞併克里米亞前,與克里姆林宮的核心圈子徹夜討論。來到今天,普京已經變成獨裁統治者,憑個人一時興起之想、一人作決策。Judah 指,許多分析人士早前認為俄國入侵烏克蘭只是虛張聲勢,關鍵原因正是以為普京並非獨斷行事,相信普京本人縱有宏大的征服願景,但經濟制裁的威脅,可能令寡頭憂慮公眾強烈反對;又以為只要烏克蘭修改加入北約的憲法、根據「明斯克協議」實現頓巴斯自治,或者暫停北約擴張 20 年,就能滿足政權內的理性人士。

普京不再是當初的普京,俄國寡頭也不再是 90 年代的寡頭,寡頭主導的俄羅斯,已成過去甚至遭清算。2 月24 日,普京召集國內寡頭會議,Judah 引用「金融時報」莫斯科分社社長 Max Seddon 評論指,在場者甚少人是人們所認為擁有自主財富、權力、影響力的富豪寡頭,而多是有情報背景的大型國有公司董事,或者以普京親信身份獲提升為巨富。今天俄國的「寡頭」地位拜普京所賜,他們在政府的角色可以用一句莫斯科流傳的話來概括:「他們不是寡頭,他們只是像寡頭一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