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讓更多人加入博科聖地

A+A-
乍得軍人車輛駛過「博科聖地」武裝分子的宣傳旗幟。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在非洲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薩赫勒地區(Sahel),氣候變化正導致該區氣溫升高,加劇乾旱,降雨量變得更難預測。「華盛頓郵報」指出,根據一些前武裝分子、軍官和研究人員的說法,氣候變化反過來助長伊斯蘭武裝組織「博科聖地」的暴力行為。正因為氣候變化降低非洲年輕人的經濟前景,令他們更容易受極端分子招募。

博科聖地攻下乍得湖(Lake Chad)地區的島嶼時,Alhadji Yaro 還是個青年,他記得當時武裝分子用槍威脅村民,要求年輕人加入組織:「我們會給你們美好的生活。」早在 2015 年博科聖地出現前幾個月,天氣變化已使 Yaro 家人的農作收成減少,一場洪水摧毀了所有粟米和小米作物。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過去 30 年,乍得的平均氣溫比 1951 至 1980 年間高出約華氏 2.5 度。自 1982 年以來,包括乍得在內的薩赫勒地區暴雨強度增加 3 倍,降雨模式變得更難預測。

聯合國也有類似說法。2021 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中表示,環境退化使武裝組織能擴大其影響力並操控資源以謀取利益。他強調,預防衝突的措施需要考慮氣候風險,又舉例指在伊拉克和敍利亞,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正利用水資源短缺來控制供水基礎設施;而在索馬里,木炭生產為索馬里「青年黨」提供收入來源。古特雷斯認為氣候變化不是所有弊病的根源,但它具有倍增效應,是不穩定、衝突和恐怖主義加劇的因素。

人們加入非洲各地極端組織的主要原因,不是基於宗教意識形態,而是尋找機會,像 33 歲的 Mahamat Abdoulaye 曾經是漁民,他在 2014 年因經濟原因而加入博科聖地。也有人加入其他聖戰組織,按照指令搶劫並恐嚇村民以獲取物資。當地居民和研究人員表示,氣候變化加劇乍得湖地區的衝突,飢餓迫使人們轉移到極端組織控制的地區捕魚和耕種。德國智庫 Adelphi 氣候外交與安全主管 Janani Vivekananda 認為,氣候變化並未引發這些衝突,但它正在加劇衝突的規模,然後衝突又會降低人們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報道指出,氣候變化和暴力衝突可能會造成惡性循環。在沒有衝突的地區,人們可通過遷移來適應天氣變化,例如洪水發生時尋找乾燥的土地,乾旱時尋找更肥沃的地區,但在極端分子活躍的衝突地區,以乍得湖地區為例,居民要麼捱餓,要麼搬遷到武裝分子的視線範圍內。如今,隨著天氣愈來愈不穩定,可耕地和不受極端分子襲擊的地區更是不斷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