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難耐,已經是人口移民的理由

A+A-
去年 7 月 19 日,倫敦希斯路錄得有紀錄以來最高溫。 圖片來源:Kristian Buus/In Pictures via Getty Images

近日天氣酷熱難耐,勞工處發出「黃色工作暑熱警告」引起不少討論,但氣候研究學者所爭論的,是面對全球不斷升溫的趨勢,究竟酷熱是否已經構成移民的因素?

由 2011 至 2020 年近 10 年間,是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 10 年。最近英國雅息特大學研究團隊就預測,即使各國兌現目前減排承諾,地球仍然面對 2030 年升溫攝氏 2.7 度的威脅,將會有 20 億人在全年平均超過攝氏 29 度的環境下生活。考慮到當前極端氣溫已導致每年額外多 500 萬人死亡,未來將有愈來愈多社區難抵高溫天氣。

人類有諸多方法適應極端氣溫,遷移是其中一種,但不限於舉家永久移民,可以是在最熱季節中臨時遷居。英國有研究預告,未來可能有多達 10 億人口移居較清涼的地區。而英國東英吉利亞大學氣候研究中心博士研究員 Rita Issa 與研究團隊,則嘗試有系統地調查高溫與人口遷移的關係,結果證實不用等到 2030 年,炎熱天氣其實已經構成人口遷移的因素。

研究成果發表於學術期刊 PLOS Climate,綜合現成的科學研究、NGO 報告、政府政策文件及其他酷熱與移民相關資料,部分關注酷熱如何推使人口移民,部分研究酷熱對遷徙過程、以及對適應新生活的影響。32 項研究中,有半數肯定溫度上升令人更可能移民,但物質條件亦構成決定因素,例如與高等及中等收入國家相比,低收入國家人口因升溫而遷徙的可能較低。

酷熱本身甚少是移民的唯一原因,通常夾帶其他連鎖問題,如間接誘發身體毛病、山火頻仍、食水與食物供應減少等。當事人居住農村還是城市,他們的性別與年齡,以及原居地是否有足夠醫療服務,或者提供充足收入來源,同樣左右移民最終決定。

來自美國和墨西哥的論文就有描述到,對某些按季節遷徙的勞工而言,特別在農業和工業領域,起初遷徙都主要考慮經濟,但一旦到了新的工作目的地,他們面對的酷熱風險總是相較當地原居民高,背後可能與移工的工作性質,或者他們可租賃的住屋類型有關。

Issa 同時提醒,今次研究有其局限,包括如何測量酷熱程度、如何定義移民,即使發現人口有因升溫而遷移的趨勢,但都未能發現確切的溫度門檻,以說明超過某個溫度,居民便會必走無疑。盡力在原居地適應高溫,始終是居民最優先手段,移民往往是無可奈何的最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