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

|共97篇|

機械人 —— 人口老化困境的幫手?

南韓、德國和日本等國家,都面對著人口老化問題,需依靠更先進的機械協助填補勞動力。豐田研究所的行政總裁 Gill Pratt 被問及關於認知障礙症的問題時,就表示自己之所以身任此職,主要原因是因為公司對於衰老問題的關注:「人們都在變老,我們如何能夠利用科技改善生活質素,是一個與所有人相關的問題。」機械人將如何幫助人類面對此趨勢?

變老的勇氣

衰老是不可抗逆的現實,每事都受身體條件所限。年齡一到,不得已也要從職場中退下來,在退休後,大多老年人身心狀態退化更快,因為失去寄託、人際關係、社會參與、自我認同,也失去了財政收入。若是加上生病,要人照顧,更會出現自卑感,覺得活著是拖累別人。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在新書「變老的勇氣」帶出老人與照顧者要面對變老就是不完美的事實,並珍惜當下,才能擁有變老的勇氣。

杯水車薪的養老金,自殺的南韓老人

香港政府收緊長者綜援計劃,養老及退休制度的討論仍在繼續。不過,南韓長者面對的退休困境,可能比港人更嚴峻。「日經亞洲評論」報道,現時在南韓處於退休年齡的老人,由於缺乏家人供養、難以尋找工作及退休金不足,連維持基本生活也成問題。

【香港文摘】晚年才開始夢想又怎樣:訪銀齡時裝設計師小蘭

不太懂得用科技、語帶一點鄉音、退休前是工廠工人,小蘭這一形象大概代表了香港為數不少的銀齡族。小蘭 1980 年從大陸移民過來,來了 38 年,壯年的青春默默灑了在這兒。來港前,小蘭在家鄉替人做衣服,最初用手縫,後來學懂用衣車,憑著天份與巧手,成為家鄉頗有名氣的裁縫:「我嗰時喺鄕下好出名㗎!好多人都搵我做衫,到現在他們仍穿著我以前替他們做的衣服!」

烏干達模式:80 歲才可領長者援助金

香港政府下月起,將申領長者綜援年齡資格,由原本的 60 歲上調至 65 歲。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解釋新政策時稱,「長者」的定義遲早要改,指有國家計劃將退休年齡由 65 歲調至 68 歲,香港已然落後。既然要追上其他國家的步伐,不妨參考非洲國家烏干達,因為烏干達政府計劃把「社會援助金」的最低領取年齡,由普遍 65 歲上調至 80 歲。

假新聞推手 —— 65 歲以上長者?

2016 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被指在社交媒體大量流傳的假新聞影響選舉結果。假新聞如要發揮影響力,網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 Facebook 分享再分享的推手究竟是誰?近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及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便發現,保守派及 65 歲以上人士,在上次大選期間分享的假新聞數字甚高。

低頭族長者 心理更健康

有人覺得智能手機削弱人際關係,讓人低頭獨對智能手機,躲進網絡世界,代替親身互動,每個人都成了孤島。筆者近期的一項研究卻發現,對 55 歲至 70 歲人士而言,手機是眾多通訊工具中,最有助他們鞏固與維繫其強連結的關係,因而令他們感到更幸福。

地震後遺:他們的家仍是紛亂不堪

大阪北部上週發生 6.1 級地震,部分獨居或體弱的老人淪為「隱形災民」。這些長者的住所被震得一片凌亂,但他們精力有限,無法自行收拾。偏偏房屋保持完好,外表並無明顯損害,往往被人忽視其支援的需求。有志願團體主動走近這些「看不見的災民」,掌握他們的困境並伸出援手。

救世軍:義剪髮型師 剪出夢想藍圖

夢想會令人生變得不一樣。就如 22 歲的陳嘉灝多年前因為失學,成為社會標準裡的失敗者,在救世軍協助下,他投身理髮界,半年前正式當起髮型師,找到明確的夢想和事業方向。他又積極為弱勢社群「義剪」頭髮,期望透過髮型令人重拾笑容和自信,為社區帶來改變。曾經被標籤為壞學生,嘉灝一度自我放棄,結果在中三就輟了學,機緣巧合下接觸到救世軍,並在社工鼓勵下當上了髮型師學徒;面對失學後的迷失徬徨,這份工作正好讓他安頓下來,同時靠自己賺取生活費。

要關心父母,就別做直升機子女

對子女進行直升機式管教監控似已成常態,但若反客為主,父母被子女直升機式監控,狀況又是如何?與直升機父母一樣,直升機子女對父母的所謂「適度關心」,與過度擔心其實只有一線之差,子女事事插手,年老父母又豈會不感困擾?「華爾街日報」為此訪問了幾位父母和子女,發現一些心理學專家親身面對問題時,也是「能醫不自醫」。

日本養老異象:「監獄是我的綠洲」

牢獄生活已然成為日本養老的一環。日本政府統計數據顯示,監獄囚犯中的老人百分比年年創新高,目前幾乎每 5 個女囚就有 1 個是年屆 65 歲以上的長者。愈來愈多獨居無緣的貧窮老人們因高買被定罪收監,而且即使刑滿出獄亦不惜再犯,寧當階下囚,不做自由人,不圖別的,只為安老。

「懲罰」東德時代離婚婦女的退休金制度

國家統一何以導致如此不公現象?一切源於當年兩德政府簽訂的統一條約。條約幾乎涵蓋統一後,所有的社會政策,當中包括保障離異男性享有的退休金。然而,女性若已離婚,其退休金計算方法卻與有別於離異男性。政府僅按她們「自力更生」時侯的收入,計算她將來可獲取的退休金。但女性處於婚姻狀態時,所賺取的收入,及生育子女後,無法工作或兼職工作的狀態,亦不納入計算的考量中。

護瞳行動:女人長命也是苦

長壽不一定是福氣。年老就少不免伴隨著各種病症,眼疾就是其中之一。政府曾在 2014 年發表「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報告書,在香港約 17 多萬視障人士中,近六成是女性,而 70 歲及以上的視障人士則佔 65.4%。近四成的視障人士只有小學程度。以上數字是否有關聯,要再仔細考究。不過護瞳行動眼科顧問林傑人醫生,則從社會角度解讀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