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踏入超高齡社會,老人院數目日漸增多,但兒孫親友多在假日才會到訪,顯得其他時間分外寂寥。在神戶市長田區,卻有一間院舍總是熱鬧無比。平日常見小學生、青少年甚至外國人進出,而他們和院友往往非親非故。因為此處不只是長者的住所,更是區內居民的聚腳地。
老人
|共103篇|
預防長者致命威脅 —— 跌倒
「年紀大,機器壞」,聽來雖然無奈,卻也真實。年輕時摔上一跤,再痛的損傷也能復元,但身為長者,輕輕一摔可能就是禁不起的事。長者跌倒後最嚴重的情況,是足以致命。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老年病學家 Elizabeth Eckstrom 博士相信:「年齡增長是無法改變的風險因素,但大多風險可以降低。」專家們就提供以下建議,有助預防跌倒。
人到中年,健康老去的 7 個建議
英國作家 Annabel Streets,以及身兼電視監製及烹任書作者的 Susan Saunders 因家族病史與自身疾病,有感邁向更大年紀,維持身體健康最為重要。二人熱衷閱讀各種醫學研究,並將她們的發現寫在網絡博客「The Age-Well Project」上,更推出書本、食譜、課程及活動,推廣健康老去。
年輕創業者止步,專屬長者的共享工作空間
順應年輕創業家的營商模式,標榜自由、具彈性的共享工作空間在大城市遍地開花。有美國非牟利機構反其道而行,在紐約市開設長者專用的共享工作空間,同時提供課程,鼓勵長者在老後歲月繼續創新。
長者嗅覺衰退,是健康警號?
隨年齡增長,身體退化自然不過。相比行動不便、視力模糊等,嗅覺的減退似乎不太重要。但近日載於「內科醫學年鑑」的研究表明,老年群體中,嗅覺表現遜色者,10 年內死亡風險比正常高出 46%,意味嗅覺或是發現健康問題的早期預警系統。
【Soul Monday】南韓配送員賣乳酪飲品,兼賣人情味
在網購盛行的年代,負責派送營養飲品的人似乎早已消失。但在南韓小社區,仍有穿著制服、戴上頭盔的中年婦女,駕駛著裝有雪櫃的電動車行走,沿路親切大喊:「大家好,好久不見了」。車上滿載乳酸飲品、人情味,以及鄉土風情。
關塔那摩灣監獄,將成恐怖分子養老院?
專門關押恐怖份子的關塔那摩灣監獄,大多數在囚的恐怖份子年過半百,最老囚犯年紀高達 71 歲,監獄終將變成養老院。但在監獄設備限制下,這些受過嚴刑的恐怖分子,實際會得到怎樣的護老看顧,仍然是未知之數。
李衍蒨:日本人瑞蒸發之謎
在 2010 年 7 月以前,全日本都相信該國最長壽的人瑞,是來自東京的加藤宗現。在他 111 歲生日當天,當地政府派人前往探望及恭賀他。的確,加藤是在房間裡,不過那個不是人,而是穿著衣服的骸骨。
中國老人,電子難民
在香港,不用電子支付也可以正常生活,但在電子支付技術橫行,追捧無現金時代的中國,少了支付寶、微信支付,或不懂便用智能電話,也許會為生活帶來不便。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中國老人們因不懂使用 QR code 等「新技術」,擔心成為社會邊緣人。
青春讀物已過時,玄冬讀物才是主流
老年書籍在日本書業正異軍突起,在整體市場老齡化下,同處於銀齡的作者,道出老年人所思所想,能引起讀者共鳴,而老齡題材也易得社會關注。此氛圍下,老年作家的著作漸成大熱書籍,更屢獲文學獎項,正式進入主流市場。
機械人 —— 人口老化困境的幫手?
南韓、德國和日本等國家,都面對著人口老化問題,需依靠更先進的機械協助填補勞動力。豐田研究所的行政總裁 Gill Pratt 被問及關於認知障礙症的問題時,就表示自己之所以身任此職,主要原因是因為公司對於衰老問題的關注:「人們都在變老,我們如何能夠利用科技改善生活質素,是一個與所有人相關的問題。」機械人將如何幫助人類面對此趨勢?
【高齡駕駛時代】如何衡量自己適合繼續駕駛?
隨嬰兒潮世代邁入老年,全球高齡司機都在增加,去年香港 90 歲以上司機就多達 125 人。美國老年病學教授 Alice Pomidor 撰文講解,究竟老友記要如何評估身體機能是否適合繼續駕駛?
變老的勇氣
衰老是不可抗逆的現實,每事都受身體條件所限。年齡一到,不得已也要從職場中退下來,在退休後,大多老年人身心狀態退化更快,因為失去寄託、人際關係、社會參與、自我認同,也失去了財政收入。若是加上生病,要人照顧,更會出現自卑感,覺得活著是拖累別人。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在新書「變老的勇氣」帶出老人與照顧者要面對變老就是不完美的事實,並珍惜當下,才能擁有變老的勇氣。
杯水車薪的養老金,自殺的南韓老人
香港政府收緊長者綜援計劃,養老及退休制度的討論仍在繼續。不過,南韓長者面對的退休困境,可能比港人更嚴峻。「日經亞洲評論」報道,現時在南韓處於退休年齡的老人,由於缺乏家人供養、難以尋找工作及退休金不足,連維持基本生活也成問題。
【香港文摘】晚年才開始夢想又怎樣:訪銀齡時裝設計師小蘭
不太懂得用科技、語帶一點鄉音、退休前是工廠工人,小蘭這一形象大概代表了香港為數不少的銀齡族。小蘭 1980 年從大陸移民過來,來了 38 年,壯年的青春默默灑了在這兒。來港前,小蘭在家鄉替人做衣服,最初用手縫,後來學懂用衣車,憑著天份與巧手,成為家鄉頗有名氣的裁縫:「我嗰時喺鄕下好出名㗎!好多人都搵我做衫,到現在他們仍穿著我以前替他們做的衣服!」
烏干達模式:80 歲才可領長者援助金
香港政府下月起,將申領長者綜援年齡資格,由原本的 60 歲上調至 65 歲。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解釋新政策時稱,「長者」的定義遲早要改,指有國家計劃將退休年齡由 65 歲調至 68 歲,香港已然落後。既然要追上其他國家的步伐,不妨參考非洲國家烏干達,因為烏干達政府計劃把「社會援助金」的最低領取年齡,由普遍 65 歲上調至 80 歲。
假新聞推手 —— 65 歲以上長者?
2016 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被指在社交媒體大量流傳的假新聞影響選舉結果。假新聞如要發揮影響力,網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 Facebook 分享再分享的推手究竟是誰?近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及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便發現,保守派及 65 歲以上人士,在上次大選期間分享的假新聞數字甚高。
不能沒有車?日本的老齡駕駛問題
涉及長者司機的交通意外頻生,本港更有職業司機年屆 80 仍繼續工作 。但年紀大,身體情況大不如前,仍繼續駕車,會否成為道路上另一「計時炸彈」?近日日本一段網絡短片,再次帶出長者駕駛問題,而日本當地亦正努力遏止涉及老年司機事故的上升趨勢。
林喜兒:「荷里活教父」—— 笑看男人七十
不要被劇名誤導,Michael Douglas 與 Alan Arkin 主演的「荷里活教父」不是談電影也不是說黑幫,而是關於年華老去的故事。如果你喜歡 Grace and Frankie,大概也會喜歡這齣每集 20 多分鐘的喜劇。
低頭族長者 心理更健康
有人覺得智能手機削弱人際關係,讓人低頭獨對智能手機,躲進網絡世界,代替親身互動,每個人都成了孤島。筆者近期的一項研究卻發現,對 55 歲至 70 歲人士而言,手機是眾多通訊工具中,最有助他們鞏固與維繫其強連結的關係,因而令他們感到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