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迪奪諾貝爾和平獎,彰顯的女性聲音

A+A-
穆罕默迪丈夫拉赫馬尼展示兩人合照。 圖中來源:路透社

2022 年 9 月 16 日,年僅 22 歲的庫爾德族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因為「佩戴頭巾不當」被拘留,期間離奇身亡。事件引發全國大規模示威,至今超過 500 名示威者被殺、數千人受傷、近 2 萬人被捕。今年,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便把和平獎授予伊朗人權鬥士納爾吉斯.穆罕默迪(Narges Mohammadi),以表揚她為長年為受壓迫的伊朗女性抗爭。

穆罕默迪於 1972 年在伊朗西北部的贊詹出生,本來是一位工程師,其丈夫為國內知名的改革派記者拉赫馬尼(Taghi Rahmani),二人皆活躍於伊朗人權運動。1999 年,穆罕默迪首次因為批評政府而被捕,自此她先後 13 次被捕、定罪 5 次,被判處監禁刑期共 31 年,到今天依然被關押於因囚禁政治犯而惡名昭彰的德克蘭埃文監獄(Evin Prison)。目前她的丈夫和孩子們已經流亡法國,拉赫馬尼表示這次和平獎是頒予所有在伊朗爭取自由和民主的人。

阿米尼之死引發伊朗全國大規模示威時,身在牢房的穆罕默迪為全國女性發公開信,承諾:「我們不會退縮,直到勝利的時刻,即是建立民主、和平、人權和結束暴政的一刻。」

過百年獎項,只有 19 名女性曾獲獎

樸茨茅夫大學國際法教授 Leïla Choukroune 則從性別角度,分析這次穆罕默迪得獎。自 1901 年諾貝爾和平獎成立以來,包括穆罕默迪僅 19 名女性得主,男性獲獎者則超過 90 名。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賴斯安德森( Berit Reiss-Andersen)表示,穆罕默迪獲獎,不單是表彰伊朗自由鬥士,也是全球女性的有力象徵。在此之前,其實也有伊朗女性獲此殊榮,她是 2003 年得主伊巴迪(Shirin Ebadi),曾因推動伊朗人權運動而被捕。

2006 年,包括伊巴迪在內的 6 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者,成立了「諾貝爾婦女倡議組織」(Nobel Women’s Initiative),以支援世界各地為和平與公義發聲的女性。組織總幹事巴特勒(Maria Butler)評論指:「在衝突期間,女性往往只被視為受害者,她們對正義和和平建設的貢獻經常被忽視,聲音被排除在外。」而本屆和平獎提名名單中,還有阿富汗女權倡導者塞拉吉(Mahbouba Seraj),她在塔利班再次執政後堅持留守當地,繼續推動女性教育權利。

除了彰顯女性的聲音,這次穆罕默迪獲獎也反映全球民主倒退的情況愈來愈令人擔憂。2022 年,白羅斯民主鬥士比亞雅斯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與烏克蘭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時,三地人民正值對抗極權政府的關鍵時刻。賴斯安德森表示藉此向像穆罕默迪般在世界各地被囚禁的人權活動家打氣聲援。她也補充:「南非人民足足經歷了三次諾貝爾和平獎,種族隔離制度才完全消失」,終歸究竟「和平並沒有一個快捷解決方案」(Peace is not a quick f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