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羅斯抗爭三大女領袖,如今有何去向?

A+A-
今年 11 月 7 日,代表反對派的前白羅斯總統候選人季哈諾夫斯卡婭,手持在囚丈夫的照片出席德國柏林的集會。 圖片來源:Sean Gallup/Getty Images

白羅斯反政府抗爭運動,曾經引起不少香港人同情與關注,事隔三年,盧卡申科比昔日還要極權。白羅斯流亡智庫組織 Center for New Ideas 研究員 Alesia Rudnik 分享,當年運動由三位女性領袖帶領,她們成為白羅斯家傳戶曉的名字,抗爭過後各散東西,有人身陷囹圄,有人轉戰國外組織流亡政府。

抗爭運動始於 2020 年 8 月,總統盧卡申科(Alyaksandr Lukashenka)被指選舉舞弊下,報稱得到 80% 選票連任,壓倒反對派領袖季哈諾夫斯卡婭(Svetlana Tikhanovskaya),激起數十萬人上街抗議。

身為整場抗爭運動的中心,季哈諾夫斯卡婭起初只是「代夫出征」,接替被指控受賄入獄的丈夫競選。起初,外界對她能否對抗盧卡申科相當存疑,但隨著反政府氣氛高漲,許多白羅斯人還是集結到她的旗下,肯定她為反對派唯一候選人。

2020 年歐洲議會向白羅斯民主派頒發薩哈羅夫獎(Sakharov Prize),流亡海外的察普卡洛(中)與其餘兩名抗爭派代表在比利時領獎。 圖片來源:Thierry Monasse/Getty Images

除此以外,反對派領袖巴巴里科(Viktar Babaryka)試圖參與競選被捕後,領導其競選團隊的科列斯尼科娃(Maryia Kalesnikava)也擔起抗爭運動的大旗,與季哈諾夫斯卡婭聯手。察普卡洛(Veranika Tsapkala)的丈夫申請參選總統,被指控偽造提名簽名,候選資格未獲通過,隨著丈夫流亡海外,察普卡洛「以夫之名」擔當季哈諾夫斯卡婭的盟友。

季哈諾夫斯卡婭、科列斯尼科娃和察普卡洛,三人就此成為家喻戶曉的女性名字,當年傳媒把她們描繪為「白羅斯革命三大女巨頭」(Female Trio of the Belarusian Revolution),形容她們是「從家庭主婦到總統候選人」,又把抗爭的性質描述為「以女性為主角的革命」。

2021 年 9 月,科列斯尼科娃在法院內聽候量刑結果。 圖片來源:Stringer/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三大女巨頭」命運迥異

抗爭退潮,很多抗爭面孔都消失人前,「三大女巨頭」命運迥異。選舉結束後數日,季哈諾夫斯卡婭被驅逐出境。科列斯尼科娃遭遇相同命運,被遣送到烏克蘭邊境要求立即離境,否則將會遭到囚禁,但她毅然撕毀護照,堅拒出國。自此,科列斯尼科娃被判監 11 年,季哈諾夫斯卡婭與察普卡洛流亡海外至今。

在立陶宛,季哈諾夫斯卡婭繼續政治生活,獲立陶宛承認其官方外交人員身份,在聯合國、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慕尼黑會議和歐洲議會發表演講,與許多民主領袖會面。2022 年她建立流亡政府「聯合過渡內閣」(United Transitional Cabinet),抗爭時期創建的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在她的極力爭取下維持運作。她由尋常「家庭主婦」變成反對派領袖,這段傳奇依然為國際傳媒津津樂道。

與此同時,白羅斯政權透過前所未有的打壓,加強對公民社會的控制。政治犯數目激增至 1,450 人,其中超過 500 名女性。獨立傳媒幾乎被徹底消滅,執法部門加強監管,參與抗議的示威者先後被識別和拘留,白羅斯進一步展現極權政權的特徵。

「三大女巨頭」身為公眾人物,固然得到國內外傳媒關注,但有更多組織與示威者,他們的故事依然是寂寂無聞,包括報道抗爭新聞的女性記者與博客 Katsiaryna Andreeva、Darja Chultsova 和 Katsiaryna Barysevich;歌手 Maryam Herasimenka 公開演唱烏克蘭樂隊的歌曲,被判軟禁三年。

儘管如此,國際戰線卻繼續保留抗爭時期的特色,即女性加入流亡政府和反對派組織的機會愈來愈多,譬如「聯合過渡內閣」任命 Alina Koushyk 和 Volha Harbunova 加入,就得到公民社會廣泛認可。她們與季哈諾夫斯卡婭及其他男性成員,同行參加國際會議,出訪烏克蘭,以傳達對白羅斯民主訴求,也身體力行展現白羅斯平等開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