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業界注意!人工智能引起的法律爭端

A+A-
die Aktuelle 刊出 AI 生成的舒密加訪問。 圖片來源:路透社

4 月 15 日,德國周刊 Die Aktuelle 刊登一篇以人工智能程式生成的「車神」舒密加(Michael Schumacher)虛構訪問,引起軒然大波,涉事編輯被辭退,據報舒密加家人亦打算採取法律行動。人工智能技術顛覆各行各業,同時也衝擊新聞界別,英國「新聞公報」(Press Gazette)就探討人工智能可能引發的法律爭端。

OpenAI 開發的 ChatGPT 可以在幾秒鐘內起草文章、演講辭甚至程式代碼,Midjourney 和 DALL-E 2 等則可創造各種圖像,令新聞業界開始擔心人工智能普及,會影響從業人員。例如美國網絡媒體 Buzzfeed,以及擁有 Daily Mirror 等報章的英國新聞集團 Reach PLC,最近都公佈會探索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應用潛力。去年底 Buzzfeed 才裁減 12% 人手,Daily Mirror 則在今年 1 月宣佈減少 200 個職位。

生成作品版權誰屬?

除了技術性失業,人工智能也衍生出很多複雜的法律問題。對於新聞業界而言,最核心問題是知識產權和生成內容的發佈權,究竟屬於指示人工智能平台的媒體機構,抑或是人工智能平台本身?不同於美國,英國的法律確實為電腦自動生成的作品提供了版權保護,但只有人類作者或法人團體可以「擁有」知識產權。這意味著如果整個「創作過程」純粹讓人工智能程式以自動化形式執行,平台開發商有可能被視為「作者」和創作成果的版權持有人。

當然,如果人工智能程式只是支援工具(例如只是潤飾文章),絕大部分是由用家自己創作,那麼製成品的知識產權就可能歸於人類用家。「新聞公報」評論呼籲記者在使用人工智能程式前,需要檢查平台的條款和細則,尤其是知識產權的合約部分。有些平台創立時,已經訂明把知識產權授予用戶。相反有些平台可能會保留知識產權,並只有在個別許可的情況下另行授予,當中可能附帶有關新聞室如何使用內容的限制條款。

意外侵權、失實誹謗⋯⋯ 刊登生成作品的風險

不過「新聞公報」警告,無論哪一方擁有版權,新聞工作室也要承擔他們因發佈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而衍生的法律責任,例如誹謗和錯誤信息的爭議。而對傳媒機構來講,現時最大風險是意外侵犯第三方的知識產權。一般記者根本難以得知開發商用了甚麼圖像或文字作品來訓練人工智能程式。看似「原創」的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其實可能已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挪用了第三方的知識版權資產。現時主要的人工智能平台,都沒有條款保證輸出內容沒有侵犯版權。

截至目前為止,英國未有類似針對出版商的侵權訴訟,但大型圖像資源平台 Getty Images 已對人工智能程式 Stability AI 的持有者 Stable Diffusion 提出訴訟,指控該公司「非法複製並處理了數百萬張受版權保護的圖像,以及 Getty Images 擁有或代表的相關元數據。」而 Stability AI 也可能違反了 Getty Images 的使用條款,當中明確禁止「任何數據挖掘、機械人程式,以及類似的數據收集或提取方法」,有機會要支付巨額索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