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於民後,英國警方如何恢復聲譽?

A+A-
圖片來源:Mark Kerrison/In Pictures via Getty Images

上月 YouGov 進行的民調顯示,只有 49% 英國人認為警方「做得好」,遠遜於 4 年前的 77%。總督察 Andy Cooke 承認,警民關係從未如此緊張,指此乃警察部門至今「最大危機」之一。為恢復公眾信心,警方決定「深耕社區」,讓專注地方工作的警員組成的鄰里警務隊,在英格蘭及威爾斯加強巡邏。

其實兩地的犯罪率創下新低,入屋及汽車竊盜的案件減幅最大,但這相對歸功於防盜技術提升。與此同時,緊縮政策令 2010 至 2018 年警務經費實際下降 19%,以鄰里警務隊的減幅最大。而在 2010 年 9 月至 2022 年 9 月期間,只巡邏而不行使武力的社區支授警察亦減少近半。鄰里警力下降,公眾卻期望警方處理非犯罪問題,包括精神健康、緊急情況以至言論自由辯論,力有不逮之下,自然令市民失去信心。

加上大多數英人沒跟警察打過交道,對警察的看法往往受傳媒影響;而最受注目的犯罪行為,卻最無法反映實際上警務之單調。上月警務專業機構 College of Policing 就譴責蘭開夏郡警方年初就 Nicola Bulley 失蹤案的報道處理不當,指缺乏定期調查進度報告,令網民猜測漸趨瘋狂,導致「公眾信心崩潰」。倫敦警察廳更被指包庇兩名犯下強姦、綁架、謀殺的同袍,這些「爆料」對公眾信心的損害,幾乎無異於犯罪本身。

由於在「同意治安」(policing by consent)的概念下,警察威權取決於公眾合作,當人民對警方失去信心,就更難維持治安,所以警方正力求改善。例如近年增加的預算,多是用於增聘 20,000 名警員。一些部隊則已停止應對精神健康事件,盼能更密切關注性犯罪舉報增加。倫敦警察廳正在整頓內部,其他隊伍亦有跟隨。College of Policing 則於 7 月引入新的審查和複查警察行為守則,使局長更易解僱不良警察。

惟去年有報告指岀,一些部隊已批准不合適的候選人通過審查。分析認為,在增加警察的同時,又要填補因前幾輪削減經費而流失的人,這份壓力是原因之一,可見操之過急或會適得其反。智庫 Police Foundation 研究主任 Andy Higgins 則認為,在資訊爆炸和社交媒體審查時代,「警方需要在公共溝通中處於領先地位」,因為他們「並非總是善於解釋自己在做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