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

|共82篇|

Netflix 致勝之道:做你心裡的蛔蟲

10 年前追劇,尚要每晚準時趕回家中,等電視台逐集播給你看。但現在有了自選影像服務(Video On Demand,VOD),看甚麼、何時看、哪裡看、怎樣看,全由觀眾自己決定。然而 VOD 服務這麼多,專注於影視娛樂的 Netflix,如何在全球吸引過億訂戶,並跟業務多元化的 Amazon 和迪士尼分庭伉禮?除了節目質量,其實數據也是關鍵。怎樣從中揣摩訂戶喜好,成為他們心裡的蛔蟲,成為 Netflix 的致勝之道。

Always、Completely、Nothing:從語言習慣看出你的抑鬱症狀

不同個案一再說明,抑鬱症會改變患者的一切行動習慣,從他們的睡眠到言行習慣,還有跟其他人的相處,尤其說話和表達自己的方式,有時會產生強烈和顯而易見的「抑鬱語言」。科學家一直試圖證實抑鬱症和語言之間的確切關係,在大數據時代的當下,幾分鐘時間就可以用電腦完成文本分析,促使人們發現過去可能遺漏的指標。

如何防止人工智能淪為極權工具?

英國作家 George Orwell 逾半個世紀前名著「1984」,描述極權政府如何利用科技監控人民,此書近年出乎意料重登暢銷書榜,想必與故事中極權惡夢臨近有關。近年屢傳有國家以大數據監控人民,尤其令人疑慮人工智能會否助紂為虐,究竟這樣的未來是否不可逆轉?知名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新書「21 世紀的 21 堂課」,為危機抽絲剝繭,提出人類反抗極權的可能。

廖康宇:廣告其實做啲乜?超過半世紀的大辯論(二)

相比起上一世紀,傳銷知識由廣告公司壟斷,廣告客戶相信廣告公司比自己更了解消費者;隨著傳理課程在大專院校愈來愈普及,以及廣告客戶向廣告公司挖角,客戶由以前習慣長期依靠廣告公司,變成只將部分工作外判及短期項目化。廣告公司要同客戶角力,必須建立一個「專業廣告人」的身份,否則再難以服眾。

降低排隊焦慮,企業從科技入手

想到麥當勞吃個漢堡,或是在 GU 挑件好看的衣服,準備結賬時卻發現大排長龍。更糟糕的是拿到商品後才發現,忙到昏天黑地的服務員把你的可樂錯裝成雪碧、薯條忘了裝進袋、衣服的 size 跟你拿給他的完全不一樣。這個人人都有過的討厭購物體驗,即將被 AI 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流程所打破。

BAADD:如何馴服獨霸世界的科技巨頭?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別開生面,以電郵形式刊登給三巨頭總裁的「私人電郵」,打趣地叫「收件人」切勿外傳內容,以免讓傳媒得知。文章詳細解釋簡稱 BAADD 的擔憂何而來,又有何證據。能力愈大,責任愈大,除訓勉巨頭要潔身自愛以外,也在警示消費者與決策者種種潛在的威脅。可是,決策者卻要捏如何限止科技巨頭作壞,又不扼殺創新,卻是難事。

Chester Ho:微信肯表態,肯定有古怪?

Factwire 去年測試了 5 款香港最熱門的中資網購或電子支付程式,指出這幾款程式會將用戶的敏感資料存檔,可用作追蹤、監聽,並轉移到香港以外的地區使用。測試的程式當中包括微信,騰訊當時沒有作出回應;最近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公開批評微信監視用戶,擔心因此洩漏商業機密,這次微信表態回應了,不過當中會否「有古怪」?

全球第一啤酒商的秘密

全球最大啤酒商 AB InBev 旗下最暢銷的商品百威啤酒和同系百威淡啤,銷量持續多年下挫,此落彼起,手工啤酒的銷量卻大幅攀升。小眾、時髦,讓人感到更有品味,這不但在美國,放眼全球都受到新生代歡迎。不過,如今當你手握一瓶手工啤酒,開始在意它的成分、產地和色澤,很大機會已不是那麼有品味的事情。更有品味的是啤酒王國 AB InBev,因為它一早知道你的口味。AB InBev 樂意讓這些喜歡手工啤酒的人顯露自己的出眾選擇。它唯一不想顯露的是,這些手工啤酒其實都屬於他們。

馬雲新寵盒馬鮮生,將全面引爆新零售革命

「新零售」這三字,自從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第一次提出後,成為阿里、騰訊、京東、小米等各大巨頭積極佈局的兵家必爭之地。這種把線上服務、線下體驗及現代物流融合,對商品流動的各個環節進行升級,重塑商業生態的新模式,解構了傳統的消費型態。其中最成功的案例,就是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

倫敦已「開放數據」了,你的城市呢?

打工仔上班工作辛苦,也為交通所苦 —— 塞車、壞車,好不容易上到車,車廂又擠迫、無位坐,或者有位也不敢貿貿然坐,面對這種交通工具過分擠迫問題,在香港可能會認為服務已夠好,該默默接受「車廂就是逼」的現實,但英國就視之為大問題,倫敦交通局以開放數據訂立公共交通模式,以改善服務,並令數據有更實際的作用。

100 円的高科技壽司,如何迴轉上東證主板?

100 日元就能吃到海膽、螃蟹、鮑魚、油甘魚等壽司食材,甜品的布甸、蛋糕都是高級餐廳水準。對日本第一大迴轉壽司連鎖店「壽司郎」來說,「高品質,低價格」只是基本功夫。今年 3 月,它重返資本市場,在東京證交所主板上市,靠的是品質、價格與高科技三大武器。

齊來下載愛黨 APP,做個「虛擬」中國人

曾在毛澤東時代高高懸掛的愛國標語,已經跟不上新世代。培育新一代愛黨青年的方式,早就滲入網絡,明確打著灌輸中共思想為旗號的「黨 App」,取代當年的大字報,完成一系列政治宣傳任務,清一色紅底圖案,未 Click 入去已感覺得到中共色彩。中國網絡汪洋中數以百計「黨 App」,雖則數量龐大,但沒有個別特色,一般遇到這類型的 App 或網站,我們會稱之為 Content Farm,「黨 App」則可能是富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 Communist Farm。

Google 搜尋:人性的自白

Google 前數據分析師 Seth Stephens-Davidowitz 今年 5 月出版著作:Everybody Lies: Big Data, New Data, and What the Internet Can Tell Us About Who We Really Are,認為 Google 搜尋內容,很大程度上表現出現代人的陰暗思想,以及內心深處的恐懼。如果將資料集合起來,堪稱「現代人自白全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