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羅馬競技場到大數據分析,世界盃將成科技戰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舉世矚目的世界盃展開,不同以往的是,過去靠教練團的運籌帷幄,以及明星球員的精湛球技決勝負,今次場上多了一道無形的秘密武器:「大數據科技」(Big Data)。

除了瑞銀、高盛等投資機構紛紛在賽前用大數據預測今年世界盃冠軍之外,更多球隊早就把大數據應用到球隊訓練與備戰上,其中運用到最極致的,正是全球科技強國德國。

2014 年,德國擊敗阿根廷,打破世界盃歐洲國家無法在美洲奪冠的魔咒,正是仰賴大數據分析的結果。

大數據運用於各種運動賽事並不稀奇,歷屆世界盃中,參賽隊伍都與相關公司合作,將蒐集來的敵情資料納入參考,用以擬定戰略、分析結果。但德國隊不只做到這些表面的情報蒐集,而是與「褔布斯」世界 500 強的軟件公司 SAP 合作,開發出一套名為「Match Insights」的系統。

所有的大數據運作策略不外乎蒐集、儲存、分析、應用四步驟。德國的做法是,先在球場上安裝數十部高速攝影機,從各個角度拍攝球員在球場上的動作,蒐集 3D 的數據資料。

但攝影機能捕捉到的畫面畢竟有限。賽前練習時,德國隊會在每一個球員的襪子或鞋底貼上感應晶片,記錄他的體溫、心跳血壓或肌肉運動狀況,以及跑動時的速度、方向等。

德國對瑞典賽場上,教練團在一旁密談。 圖片來源:路透社

這些資料轉化成每秒上萬筆的數據,進入 SAP 的雲端資料庫後,透過 SAP Match Insights 的獨家演算法進行即時數據分析,就會轉換為模擬圖,呈現在教練團的手機、平板與筆電上,如同飛行員的儀表(dashboard)一般,能即時掌握球員的速度、位置、跑動距離、運球時間以及觸球次數等。

如此一來,教練不只能掌握球員的傳球成功率、控球率、射門次數、總共跑了幾公里等,還能估計每個人適合在球場上跑動的時間,計算比賽時該何時換人,排除人為主觀偏見。

過去的賽事中,不乏有教練因為迷信明星球員,明知其狀況不佳,卻還是硬讓他負傷或抱病上場,不只輸球,還造成更大損失。

早在 2012 年,德國就針對世界各國的媒體報道,分析該國每一場球賽的整體表現,以及平時的訓練狀況,借此掌握每一支國家隊的習性、佈局、球員表現,甚至犯規後的反應、面對壓力時的態度等,制定不同的戰略。

不僅運用在賽前的策略規劃,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大數據同樣能發揮即時功效。只要一部智能手機或 iPad,就能掌握隊伍狀況,隨時調整策略。

德國隊教練路維(Joachim Loew),在接受 ESPN 專訪時就透露,他們在 2014 年世盃十六強與法國隊比賽時,眼看對方把重兵集結在中場,但大數據分析卻顯示法國在兩翼出現空檔,Loew 見機不可失,立刻變換陣型一輪猛攻,最後以 1 比 0 勝出。

當然要製作這套分析大數據的秘密武器已經開始廣泛使用,且相對現今球壇動輒以數千萬英鎊購買球員的物價來說,簡直價廉物美,以在英格蘭超級聯賽中的系統為例,一年使用費約兩百萬英鎊。

當足球賽從比拚體力、球技的古羅馬競技場,提升到大數據分析的科技戰,未來魔幻拉丁美洲的足球天賦,極可能難以對抗歐洲富國的重裝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