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武肺愛上刷卡與單車的德國人

A+A-
為應付龐大的單車流量,柏林政府以膠帶劃出臨時單車徑。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一場疫症,改變的不只個人日常習慣,還有整個社會的風氣。德國人的生活方式,最近就在悄悄起革命:單車熱蔓延,而國人多年來使用現金的習慣,亦漸漸被信用卡蓋過。

單車「大爆炸」

病毒無色無味,不少香港人害怕在街上摩肩接踵增加感染機會,週末改奔山野;而在德國,人們同樣憂慮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容易交叉感染,情願以單車代步。單車租借公司 Swapfiets 以 20 歐元(約 170 港元)月費借出單車,在 3 至 4 月間生意錄得爆炸性增長,其調查發現,42% 客戶乃因疫情而開始踩單車。

除了上班上學,驅使德國人為單車瘋狂的,還有公共設施關閉,僅餘的娛樂只有騎車賞花。封城令期間,單車店並不在豁免名單上,科隆的單車店東主 Christoph Hopp 就以「大壩決堤」來形容店舖重新營業的時刻。除了小童單車賣到斷貨,購買其他單車或零件的人,亦要排隊等候。

當地路人就似乎未習慣滿街單車的新常態,令各地出現人車爭路的情況。為保交通安全,加上要維持 1.5 米的社交距離,柏林政府決定以膠帶劃出臨時單車徑。在德國環保機構 Environmental Action Germany 倡議下,全國有 133 個城市收到市民的書面申請,要求地方市政府仿效。不過,單車行業關注組 Zweirad-Industrie-Verband 代表 David Eisenberger 表示,雖然目前行業受惠於居家令解禁,但增長能否蓋過封城期間的損失,還需看夏日的天氣以及第二波疫情會否降臨。

白花花的銀子?不了

抗疫措施改變的除了出遊方式,還有消費習慣。儘管社會近年開始接受不同消費方式,現金卻始終是德國人的首選,2018 年有 76% 零售交易以現金進行。歷史學家 Robert Muschalla 指出,自 18 世紀起,德國人就偏好觸摸得到的勞動成果;到了 19 世紀,政府為了減少勞資糾紛,大力推廣儲蓄習慣;二戰後,儲蓄銀行更一度因懼怕破壞市民存錢的習慣,拒絕推行消費者信貸。除了量入為出的觀念,德國人被極權統治的歷史,亦叫他們特別珍惜現金交易賦予的私隱

武漢肺炎能透過接觸傳播,無接觸的付款開始大行其道,扭轉了德國人的傳統。根據 Bendesbank 調查,在 4 月初,只有 25% 德國人認為自己的付費習慣有所改變;到了月底,數字已飆升至 43%。自認有改變的人群中,68% 表示現時更多使用信用卡付款。柏林網上銀行 N26 總經理 Georg Hauer 指出,除了大企業全力推廣零接觸付款外,連向來崇尚現金交易的小舖亦開始接受信用卡付款 —— 在疫下柏林,更有不少小生意只接受以信用卡結賬。

對小本經營的商家而言,信用卡公司徵收的手續費,令本來已經受影響的生意雪上加霜。在柏林賣法式食品的 Marion Coulondre 表示,在大部分人選擇用卡付費的情況下,即使生意沒有減少,利潤卻減半。德國付款系統促進組(German Payment System Initiative)主席 Ingo Limburg 認為,雖然難以預計這強勁的勢頭能否持續,但相信信用卡付款將會愈發普及。

非常時期,自有非常措施;疫後德國,會回復原狀嗎?Hauer 認為,德國社會一早準備好改變,疫情只是提供了一個契機:「大家的日常生活出現突變,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證明改變不難,難的是要找到一個足夠重大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