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後重回香港:熟悉與陌生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文:貝立棠
旅居倫敦的博士生

移居倫敦 1 年半後,首次回到香港探望家人和朋友,以及收集研究資料。這次是以輕裝出發,連旅行喼都沒有帶備。由於很早就訂機票,當時香港仍未全面通關,英航又剛剛復辦航線,價錢倒是吸引。準備工作很順利,不過出發前還是憂心忡忡。主要是在過去一年,只能透過新聞和社交媒體捕捉香港的情況,這種距離感會衍生很多不必要的焦慮。

下機當刻,就看到一大班入境處職員,以及機場特警在通道戒備,我嚇了一跳,沒有深究發生甚麼事,就急急離開了。機場的燈光比我記憶之中陰暗,而且十分悶焗,未知道是身體尚未適應,抑或是人流少了,也相應調低冷氣。機場的入境大堂比以往冷清得多,而且絕大部分是外遊回家的港人,與多哈和倫敦的機場相比,完全是兩個級別;可是,情況又沒有我想像中惡劣,至少大部分商舖也照常營業,大抵是因為已經撤銷回港隔離措施。

這次回港,意識到兩個城市速度感的差異 —— 香港人行事很快,但交通卻比從前感覺上慢。由機場坐巴士回家,花了接近 2 小時,差不多是由倫敦國王十字車站到巴黎的時間。回港這幾天,由將軍澳到過荃灣、大埔、港大,1 個小時的交通時間是常態。倫敦分拆了很多地鐵線路,站與站之間的到達時間很快,很少需要超過 1 小時的旅程。不過,香港生活確實很急促,走進餐廳要瘋狂呼喚侍應。另外,倫敦有很多升降機都沒有關門鍵,回港後有時不自覺地呆站在内而遭白眼。

比較不習慣可能是要重新戴口罩,有好幾次離開餐廳時,都忘記戴上,尤其誇張一次是由大埔墟街市附近,一直走到大埔超級城都忘記戴口罩,但沿途沒有碰上人們所講的「口罩法西斯」,也許是自己比較幸運。

朋友圈子之間,變化頗大,移民的比例確實不少,但很感恩留下來的人依然安好,一個擁抱,幾句閒話,已經重拾溝通節奏。初時最擔心是家的變化,但回到家裡,家人依然是老樣子,總算可以鬆一口氣,只是覺得空間感很奇怪,由飯碗的大小到屋子的間隔 —— 原來即使在一個地方待了 30 年,只需要離開一年,就會變得陌生。

不過,我相信人與人間的羈絆,是可以扭轉空間感和時間感。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