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里:「移居」與「旅遊」的分別

A+A-

在疫情尚未爆發時,台灣是許多香港人的首選旅遊地點。原因很簡單,不外乎便宜、近、好玩。

住在香港這個樓價世界第一的地方,即使一輩子省吃儉用也未必買得起一個廁所。所以對很多香港人來說,與其把錢存下來,倒不如拿去旅遊吃喝玩樂。而台灣物價低、距離近,去高雄的話 1 個多小時的航程就能抵達,幾乎比屯門去將軍澳還要快,卻能享受遠比香港物價低的各種美食,也難怪大家都愛去台灣。

論語言、論文化、論生活模式,台灣的確是世界上與香港最相似的地方。但要說到移居,跟旅遊比可真是差天共地了。

先是最基本的生活作息部分。香港人都習慣了夜生活,每天加班到 8、9 點後再去唱歌吃飯食糖水直落紓壓幾乎是日常,所以很多餐廳都會開至 11、12 點。如果是像旺角這種鬧區,深夜仍是人山人海也不意外。

但在台灣,尤其是南部,大家的作息都相較「正常」,餐廳大多在 8、9 點打烊,只剩下夜市和便利店繼續營業。剛剛搬來台灣時,因為還未習慣這邊的節奏,往往 8 點出門時就已經發現能選擇的店家不多。自助餐店更是誇張,即使住在市中心,菜餚通常在 7 點多就已被掃光,只能到附近的夜市買塊雞排來壓壓驚。

當然,如果生活在台北,還是有不少夜生活的地區。但這種被稱作「天龍人」過的生活(台灣人對於過著較高品質生活的北部人之戲稱),在台灣仍不算常態就是了。

其次是個性。

相信「台灣人很熱情」這件事,是不管香港人還是台灣人都贊同的。但要說有多熱情,大概就是在香港問路時會得到口頭解答,在台灣問路時會差點被請上車直接載你到目的地;在香港吃飯時老闆會跟你打招呼已算好禮貌,在台灣吃飯時老闆幾乎會把過去祖宗十八代發生的故事都分享給你聽。大概就是這麼的熱情。

香港人大多個性內斂、不擅言辭,即使是傳訊息也講求效率,習慣以最少的字數傳達最多的意思,生怕浪費一分一秒;而台灣人正好相反,熱情如火、重視人情,比較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很多時候,香港人在台灣人眼中顯得相當冷漠、而台灣人在香港人眼中又熱情得過火,這並沒有對錯,單純是個性不同罷了。所以要磨合,還是得花一段時間。

當然,還是得說一句,這些只是「多數的情況」,當然還是有熱情如火的香港人及冷漠的台灣人。不過我住在台灣的這段日子,還真的親身經歷過不少「冷」與「熱」碰撞而產生的誤會,讓我花了好一段時間來調適。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工作。

拜職業所賜,只要有筆記和繪圖板,我不論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工作,再加上搬來台灣時已建立一定的事業,所以在台灣找工作還算順利。

但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找工作是一件困難的事。

很多人都覺得,台灣工種那麼多,即使移居後到便利店打工也可以生存下去吧?其實不然。在台灣,如果企業要聘請外國人,老闆需要替他辦理一大堆手續、跑流程,還有可能要當員工工作簽證的擔保人。以正常思維來說,要是你的才能沒有特別出色,為何我不乾脆請一個台灣員工,要花這麼多額外的精力時間來聘請一位外國人呢?

我曾經出席過一些由香港人分享在台灣生活經歷的講座,從其他講者口中得知,香港人想在台灣找工作,傳出 100 份履歷表只有 3 份有回應是常態,那 3 份還只是給予你面試的機會,不等於你獲得職位。沒錯,機率真的有這麼低。

如果你不是在台灣的大學畢業,那就更麻煩了。除了替你申請工作證的公司會有資產要求外(當年我搬來時是 1,000 萬,但條款每年都在變,今年也許又不一樣了),你的薪水也必須比正常台灣上班族高,才能證明你是「台灣值得留住的人才」。更別說你過五關斬六將後,薪水還要被扣一堆外國人稅了。

當然,這些措施都是為了保障本國人的利益而建立,非常正常。但這些都是香港人移居到台灣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一名移居到台灣生活逾3年的90後女生,筆名茶里,著有繪本《我住在台灣了!》、《一個人住在台灣!》。 從初搬來時的糊塗迷惘、不知所措,到現在能住台灣養活自己,一路就這樣跌跌撞撞找出自己生存的方式。希望能透過這專欄,向大家分享住在台灣的日常生活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