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睡眠的 6 大迷思,你中了幾項?

A+A-

對於失眠或者睡得不好,我們都有一些如何提升睡眠品質的迷思。研究發現,這些廣為人知的迷思,實則正在損害我們的身體與情緒健康。來自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的團隊,從網上收集了最廣為人知的睡眠迷思,進行調查並以科學研究佐證,藉以消除這些迷思帶來的誤解。

迷思 1:每天只睡 5 小時

這是一個不會消退的迷思。

英國前首相、「鐵娘子」戴卓爾夫人,每晚只需 4 個小時的睡眠。有著「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女人」之稱號的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也是如此。成功企業家的個案裡,不乏用工作取代休息的傳說

然而研究成員 Rebecca Robbins 指出:「廣泛的證據顯示,持續少於 5 小時的睡眠會大大提高患病的風險。」最為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臟病、中風,甚至縮短壽命。她建議每天的規律作息中,應有 7 至 8 小時睡眠。

迷思 2:喝酒更易入眠

傳說少許酒精,例如紅酒、威士忌或啤酒,有助身體放鬆,從而睡得更好。Robbins 解釋:「酒精雖然可以幫助入睡,但它也顯著降低當晚的睡眠品質。」酒精會打斷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又稱作夢期,是有關記憶及學習的睡眠階段。所以就算能夠更易地入睡,但卻只會睡得更差,亦影響睡眠能帶來的各種好處。

電影「婚禮進行識(Destination Wedding)」劇照。

迷思 3:看電視有助放鬆

很多人習慣睡前看電視來幫助放鬆。但 Robbins 反駁:「晚上的電視節目多半是夜間新聞,這些訊息反而導致失眠或者壓力。」試想,在夜晚觀看政治新聞,要如何睡得著呢。而追劇,則容易無止盡看到天光。

另外,電視與其他電子產品一樣會釋放藍光,延遲身體產生褪黑激素 —— 一種調節生理時鐘的激素,同樣影響睡眠。

迷思 4:失眠都要躺在床上

睡不著時,身邊的人都會建議繼續躺著,也許躺著躺著就會睡著了。這其實是錯誤的迷思,會導致我們把床和失眠聯繫一起。「健康的入睡時間是 15 分鐘,倘若超過 15 分鐘…… 請離開床邊,改變環境。」她建議做一些不涉及思考的活動,例如摺襪子等。

迷思 5:鬧鐘的「貪睡按鈕」

每日鬧鐘響時,我們都會慣性按下貪睡按鈕(Snooze Button),以延長賴床時間。研究團隊認為,我們應在鬧鐘響起時,立刻起床。Robbins 說:「雖然醒來時會覺得耳目暈眩,但若賴床,身體只會回到淺眠的狀態,睡眠品質十分低劣。」

她建議,醒來後可以打開窗簾,讓陽光照到自己,有助我們更快起床。

迷思 6:鼻鼾聲是無害的

身邊總有幾個會打鼻鼾的親朋,而我們又不忍心拆穿。一般鼻鼾聲雖然無害,但也有可能是睡眠窒息症的警號。因為睡眠時喉嚨牆壁放鬆和縮小,有機會令呼吸停止,這類人士多是患有高血壓、心悸、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高危族。若發現身邊的人鼻鼾聲太大,請記得帶他們做身體檢查。

睡眠對我們來說極其重要,就如 Robbins 總結:「我們可以透過改善睡眠來增進我們的健康和情緒,從而達到幸福和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