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換生計:亞洲民工的灼熱勞動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從香港、東京以至倫敦、紐約,各地持續受酷熱煎熬。聯合國及多國政府建議,人們應留在室內及使用冷氣機,以免中暑,甚至死亡。但對於數百萬正在亞洲多國,工作於地盤、船廠、礦山、工廠及農園的外勞,炎夏乘涼乃奢侈之舉。為免口停手停,他們只能長期暴露在戶外高溫和潮濕環境,以生命換取生計。

32 歲的 Raj 從印度到新加坡的地盤打工,宿舍只有被設於低速的吊扇。早前一個攝氏 34 度的正午,Raj 搬運重物時感到暈眩及頭痛,數分鐘後就腿軟和嘔吐。「我覺得很虛弱,天旋地轉。」他被送到工地附近的醫院,感受久違的冷氣而「好多了」。這位 2 子之父直言酷熱駭人,卻無法辭工,「我還要賺錢養家」。

長期研究及關注外勞權益的 Andy Hall 指出,很多工人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國的地盤謀生,他們均指被要求在酷熱天氣下繼續戶外工作。加上業主、租戶禁止及憂慮公眾投訴,他們無法進入商場等冷氣充足的公共空間,只能躲在公園、樹下或橋底避暑。「這場持續高溫危機,他們的福祉必須成為一個更重要的議題。」

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生理學系研究副教授 Jason Kai Wei Lee ,亦為該校的抗熱能力和績效中心主任。他指有否冷氣等便利降溫系統,關乎很多外勞的生死,而即使資方擁有解決方案,譬如在全天最熱之時強制小休,「但最終仍需僱主相信,工人的健康與生產力,兩者能夠兼得」才行。

外勞宿舍往往沒有冷氣,有的更是狹小侷促,令他們熱得難以充分休息,加劇翌日勞動的負擔。 圖片來源:Suhaimi Abdullah/Getty Images

新加坡人力部在一份報告強調,炎熱潮濕天氣下勞動會「增加中暑風險」,重申「僱主有責任在合理可行的範圍內採取必要措施」,建議調整工作量,以及監測工人有否出現熱應激的早期跡象。但有建築公司老闆透露,即使已讓工人適時休息,頭盔及厚膠鞋等法例規定的裝備卻很吸熱,工人只能依舊捱熱趕工。

灼熱勞動亦困擾其他亞洲國家及工種。印度農夫及工人難耐高溫,令 5 月份農作物大幅減產;泰國社運分子透露,4 月時有收割甘蔗的工人因長時間在田工作,引致嚴重中暑;孟加拉出身的 Ahnaf 在馬來西亞一個油棕園每天工作 12 小時,晚上則與 7 名男子同睡一間狹小侷促的房間,「又擠又熱令人難以休息」。

一眾科學家提出,讓弱勢人士有更多機會使用冷氣等技術降溫,應是各國政府的「當務之急」。新加坡人權工作者范國瀚則指,在近日的酷熱天氣下,當局應對外勞實施「停工令」,而非讓資方在氣溫超出正常水平時,仍可迫使工人如常勞動。「工人不敢就高溫下的惡劣生活及工作環境發聲。因為終歸工作太過重要,他們受不起失業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