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對災難如此好奇?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從上班途中路過的嚴重車禍,到日本連環殺人肢解凶案,甚至紐約曼克頓恐襲……毫無切身關係的天災人禍,人總會駐足觀望事態發展或追看後續新聞報道,難以壓抑好奇。這些消亡和破壞如此慘痛殘酷,卻似乎有股莫名的魔力,奪去人們所有的注意,甚至急於搜尋事件的前因後果。科學家認為,如斯心態並非單純的八卦,更多是源於求生的天性。

臨床心理學家 John Mayer 醫生解釋:「當我們意識到災難發生,這些來自知覺系統的數據,會刺激腦內負責情感、求生策略及記憶的杏仁核(Amygdala)部分,向負責分析及詮釋數據的額葉皮質(Frontal cortex)發送訊息。大腦會根據這些數據,評估此事會否構成威脅,引起『戰或逃』的反應。」他指出,若你純粹目睹意外發生,然後不自覺在 Google 搜尋相關資訊,亦同樣是求生本能作祟。「這種行為等同一種預防機制,向我們給予訊息,以避免及逃過危險。」

心理醫生 David Henderson 進一步指出,大腦一旦判定並非身處危險,我們就會繼續緊盯著此事。「在目擊暴力及破壞時,無論是眼前發生抑或虛構情節,都讓人有機會在感到一定安全之下,面對死亡、痛楚、絕望、退化及殲滅的恐懼。」他解釋:「我們在安全的環境下面對危險,會去思考一些終極問題 —— 當我身陷這種環境,我會怎樣做?我會怎麼反應?我會成為英雄還是小人?我能否忍受痛苦?我有能力恢復嗎?」而這些演練都是為了幫助自己,調和那些不受控的事。

車禍也好,凶案也好,現場總有大批路人駐足旁觀。 圖片來源:路透社

Mayer 醫生認為,對災難的好奇心,為人帶來一定好處。「我們能透過觀察災難,在情緒上得到安慰,有助克服生活的難關。目睹災難亦激起我們的同情心,這是讓我們成為社會人類的關鍵心理條件。」但 Steven Rosenberg 醫生指出,若你得悉有熟人牽涉其中,緊貼新聞報道只會激起負面聯想。「我們傾向作負面思想來保護自我。假如實情比想像中好,我們倍感安慰。即使結果比想像要壞,我們也有準備。」

受災者的處境類似的話,亦會讓觀者更為不安。心理學家 Renee Carr 解釋:「愈是自覺與受災者相似,愈會經歷焦慮、恐懼、替代性創傷、身體不適和疾病,降低日常生活的功能。」若是那場災難被鋪天蓋地般報道,即使並無直接受害,光是反復收看亦能影響身心健康。The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刊登的研究顯示,在 250 名並未在 911 恐襲中受害,但有收看電視習慣的母子當中,68% 母親及 48% 孩子在襲擊發生後一段時間內更頻繁地收看電視,而這預示了患上創傷後壓力症的風險增加。

Carr 醫生建議,我們可以找些方法,讓自己從災難轉移視線,並自覺有能力改變。「記住你對自身及他人的安全是有一定的控制。肯定這種能力,你能減少焦慮、不安或沮喪。找些方法去幫助災民或救災人員,又或在家裡、車內及職場為災難做好預防準備,都能助你控制事態。」假如災難受到廣泛報道,限制閱覽則是更為重要。「嘗試設定收看災難報道的時間上限。譬如,只看 60 分鐘新聞報道或僅在社交平台瀏覽 30 分鐘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