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伍漢林
海洋多一滴水可能微不足道、樹林少一塊樹葉可能沒有人會察覺,但這個「多一個唔多,少一個唔少」的概念,並不能套用於全球溫度之上。皆因一度之差,可以是天淵之別,造成人命傷亡。工業革命至今,氣候變化令全球溫度上升了約 1.2°C,已令全球出現愈來愈頻密及嚴重的極端天氣。以正在承受致命熱浪的歐洲為例,7 月至今已在全歐造成超過 2,000 人死亡。若任由氣候危機惡化,人類將來面對的氣候惡果,可謂不敢想像。
歐洲熱浪近日搶佔國際版面。英國錄得破紀錄的 40.3°C,至少 2 個機場的跑道因而出現融化,英國鐵路公司在大部分地區實施全面限速,也未能防止路軌熱得彎曲變形;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克羅地亞等歐洲國家,同樣面對熱浪,更引發多場森林大火,無數人被迫撤離家園。除了歐洲,中國、美國、日本等,近日同樣出現熱浪。
高溫令多地的用電需求激增,惟酷熱程度甚至影響發電效能,部分地方的化石燃料發電廠在酷熱環境下,基於安全考慮而減少發電產量;法國有核電廠也因為冷卻水「太熱」而停擺;一些風力發電場因風速變緩,影響發電產量,使供電更為緊張。
多一度都好多
與如此聳動聽聞的極端天氣相比,全球升溫幅度則看似不足掛齒。工業革命至今的百多年間,全球溫度上升了大約 1.2°C。這個彷彿無傷大雅的升幅,其實已經為地球帶來沉重的惡果。聯合國報告指出,工業革命前平均 50 年一遇般強度的熱浪,今天已變成接近 10 年一遇,其頻率和強度隨著全球平均溫度而上升。
除了溫度上升的直接威脅,高溫亦會加熱海洋溫度,使颱風更容易形成,威力亦會更大;同時會令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見全球溫度上升了大約 1.2°C,絕非「好小事啫」。
香港「難逃一熱」
這大約 1.2°C 的升幅,對香港而言,同樣極為沉重。港人近日外出仿如在蒸爐上行走一樣,熱得汗流浹背;戶外工人更有機會中暑及引致熱疾病的風險。多區接連錄得破 7 月紀錄的高溫,上水錄得 39°C;而天文台總部亦錄得 36.1°C,是歷來最熱的 7 月溫度,更是有紀錄以來第 3 熱。
今次本港出現的酷熱天氣絕非偶然,在 1992 至 2021 年間,香港平均氣溫平均每 10 年上升 0.31°C,而熱夜(全日最低氣溫不低於 28°C)和酷熱日數(全日最高溫度高於 33°C)同樣呈上升趨勢,可見氣候變化早已殺到香港。要是情況惡化,歐洲發生的致命熱浪,難保不會在香港發生。
紓緩氣候危機為時未晚
面對嚴峻的氣候變化,多國在 2015 年簽訂「巴黎氣候協議」,致力將全球溫度升幅限制於 1.5°C 之內。然而,僅僅 7 年時間,距離目標失敗只餘下約 0.3°C。雖然情況極為嚴峻,但絕對未到放棄的時候。IPCC 第 3 工作小組發佈最新報告 AR6 WGIII 指出,全球早已擁有紓緩氣候危機的方法。例如在 2030 年前更徹底地淘汰化石燃料,轉而使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保護、恢復森林、海洋和其他自然生態系統;發展氣候友善的農業和食品產業,以及提升能源效率等。
而為了實現減排目標,國際社會需要停止對化石燃料的補貼,把騰出的資金在 2030 年前,將每年向潔淨能源、提升能源效率、運輸、可持續農業和保護森林的投資至少增加 3 至 6 倍。
距離 2030 年,全人類尚有 8 年時間,隨著太陽能和風能的突破發展,全球必須更加積極淘汰化石燃料、修復並保護森林,致力邁向「巴黎氣候協議」將升溫限制在 1.5°C 的目標;而個人方面同樣也可以實踐低碳生活,例如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奉行多菜少肉的飲食習慣等。在紓緩氣候變化的戰役中,「多你一個多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