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兒時看過甚麼圖畫書(picture book)嗎?
近年來「繪本」、「親子共讀」在本港漸變得炙手可熱,父母四處尋找繪本或圖畫書與孩子閱讀。繪本有別於插畫,著重圖文之間的互相配合,從而表達出一個完整的故事,當中亦不失文學及藝術感,兩者有相輔相成之效。它不只是小朋友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也可是大人的讀物。
現時圖畫書在歐美發展成熟,市面上有不少法國、德國、荷蘭等地的兒童書籍。亞洲區呢?日本走得前,發展出「繪本」;台灣有不少繪本翻譯作品外,亦有當地的創作,漸漸廣為人知。那麼,香港也有繪本創作嗎?
「綠屋」有個本地繪本展
近日位於灣仔「綠屋」(前稱為「動漫基地」),現名為「茂蘿街 7 號」展出第四屆「香港圖畫書創作獎」的得獎作品,以及其他香港出版的繪本介紹,讓更多人了解本地繪本創作。「香港圖畫書創作獎」及作品展由香港兒童文學文化協會主辦,協會於 2011 年成立,積極培育本地兒童文學創作者,致力推動香港的兒童文學創作、欣賞及交流。
創辦人霍玉英博士退休前於香港教育大學教授兒童文學,曾多次獲邀成為「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評審。她認為香港不乏繪畫人材,卻欠缺一個提升圖畫書創作的空間及平台。這個「香港圖畫書創作獎」由專業的評審所組成,他們來自馬來西亞、台灣,以及香港不同的專業領域,包括兒童文學、圖畫書創作、藝術、教育及閱讀推廣等。霍博士表示,每次的評審冀由不同地域及專業的人士組合,希望能保持開放、公平及多元的空間,「讓參賽作品得到充分的關注及討論」。
本地創作的力量
那麼香港創作的作品會有何火花?這次的首獎是「找房子」,由鄺潔瑩所繪,何珮妍負責故事及文字。有別於大多數傾向色彩豐富的兒童讀物,其封面及整體內容也是以水墨線條,營造出整體氣氛及帶出環保議題。
何珮妍表示,她從小與海結緣,因此創作時自然聯想起大海,恰巧有次與家人去日本旅行,其中一個節目是看寄居蟹,因此回港後嘗試創作一個關於寄居蟹的故事。怎料得知台灣曾有一個名為「把空殼寄給我」的活動。因為不少寄居蟹不能在沙攤上找到合適的貝殼、螺殻做自己的家,加上環境污染,只好以汽水罐、罐頭、汽水蓋等垃圾做自己的家。故事最後,寄居蟹找尋並保護家居的轉折令人十分驚喜,同時感到人類傷害大自然的可悲之處。
快樂可以很簡單
佳作是鍾嘉敏所創作的「3 座 4 號」,雖說過往有畫插畫的經驗,但這是她首次創作兒童故事。她笑言,既然沒有相關經驗,倒不如由自己熟悉兒時回憶入手,「最熟悉的小朋友就是我自己」。
她先列出當時最有印象的景像,如屋前的一片大空地、與鄰居跳橡筋繩、養雞仔、踏單車等等,再看不同的資料及與媽媽談起當年的情況,讓她慢慢想起種種畫面,原來美好的回憶一直藏在心內。
故事講述看似平淡的童年生活,卻充滿創造力及童趣,雖然臨時房屋區已全數清拆,但作者認為此書也是一個紀錄,也可讓現時的小孩了解香港過去的一段歷史。她笑言:「完成作品後才回想,以前細個好像沒太多娛樂,但反而是最開心的時間。希望小朋友睇得開心,大人也可以回味,其實快樂可以很簡單。」
另一佳作是「沒有人知道的生日會」,由李慧嫻繪畫,梁雅怡負責文字。故事講述鄉下的小老鼠想要舉辦一個豪華又豐富的生日會,最終預備了所有東西,卻沒有人赴會。究竟為甚麼會無人前來小老鼠的生日會?
三個創作,三個不同的畫風及內容。同場亦有其他本地圖畫書創作者的作品展,如「香港繪本文化創辦人」高佩聰所創作的「回家的路不再陡」;張韻珊所繪的「你會咚咚咚嗎?」等作品。除了在灣仔「茂蘿街 7 號」的展覽,後續活動亦會於誠品銅鑼灣兒童館、香港教育大學圖書館及香港兒童文學文化協會,展出部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