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打印,打印了甚麼?

A+A-

13728457_10153927661708337_660670294_o

與近日大熱的虛擬技術一樣,3D 打印曾獲稱為可促成「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晉科技。為了減低把建築材料運至其他星球的成本,NASA 甚至不惜投放$500,000 美金,研究利用 3D 打印在外太空直接建屋的可能性。但如果說每一次工業革命出現,都一定為大眾生活掀起過往無法想像的改變,那麼 3D 打印技術,就似乎還需等上一段日子。

3D 打印暫時仍然無法如引起 Pokemon Go 熱潮的 AR 技術一樣,走入普羅市民的生活,大概並非因為它缺乏顛覆生活的潛力,而是定位尚未明確,加上許多尚待解決的應用阻礙,使得這科技童話未足以成熟得化成真實。

費時失事

3D 打印技術的最終願景,是消費者可安坐家中,就能不受消費市場選項所限,自行以低成本「打印」心儀產品,例如已絕版的 Game Boy、精巧的高達模型等。

不過,近日亦有外國網民在試用 Market Bot 的 3D 打印機後,寫下一篇評論批評 3D 打印過程耗時(網民共用了 3 天熟習打印及製作,最終卻只得出「失敗之作」),而且操作繁複,以致即使是科技狂熱份子,都極大機會因為時間太長、又或多次失敗,無法得到「DIY」的成就感,而對此敬而遠之。網民甚至最後幽默地說,應該找 Amazon 的「家庭小精靈」 Echo 打救,而不是找「溝通不來」的 3D 打印機。

3D 打印機不能解決生活所需,同時反映在營商決定上。該市場的龍頭 MakerBot ,去年兩度裁員,縮減近兩成的員工;今年 4 月, MakerBot 亦正式宣告將關閉所有由美國 Brooklyn Factory 管理的 3D 打印生產線,把生產程序外判給捷普集團( Jabil )。 以上事件除意味 3D 打印機的生產以後會集中在中國等地,亦呼應了 MakerBot 經調整後的營業方針:估計在打後 7 至 10 年,3D 打印技術不再是 MarketBot 的業務重點,資源都投放在科技教育及應用研究上。

技術的局限

如果此技術難以套用在日常生活層面上,那麼野心少一點,打印出原料後加工又如何?

單就時裝業而言,礙於 3D 打印比較適合製作硬物(如珠寶、錶、眼鏡)多於軟料(如刺繡、蕾絲邊)、幾何圖形勝過有機( organic )圖案,因此,3D 打印技術應需要更成熟,才可直接打印出質地柔軟的衣料。

丹麥時裝設計師 Yuima Nakazato 利用3D 技術「打印」出創意服飾。圖片來源: Yuima Nakazato
丹麥時裝設計師 Yuima Nakazato 利用3D 技術「打印」出創意服飾。圖片來源: Yuima Nakazato

未消失的願景:製訂模具,甚至⋯⋯捉拿罪犯?

儘管如此,說它未曾以任何形式影響生活,卻又未必。或者說到尾,其實是定位問題,因為 3D 打印在某些方面卻是特別出色,例如在協助訂製模具( customization )上。今年外國 Adidas 最新出品的主打優點,便是其鞋墊活用了 3D 打印,顧客從此可擁有一雙根據他腳型而製作的「個性化」球鞋。當然,此時 Nike 的營運總裁也不甘示弱,拋出了一個「以後顧客可隨時到 Nike 門市『打印』專屬球鞋」的藍圖。

另外, 3D 打印技術能夠複製出精準細節的優點,甚至或能於不久未來,協助 FBI 在不需要求助 Apple 的情況下,「自行」破解涉案人士的指模鎖以搜羅破案線索。密芝根州立大學(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的 Anil Jain 和 Kai Cao 便正正在研究借用 3D 打印技術破解指模鎖,在得知這消息後,密芝根的警察甚至主動與研究人員接觸,希望他們試破解一宗謀殺案死者的 Samsung 電話,以望取得更多資訊捉拿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