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ria Chung:魯賓三文治漂流記

A+A-
Reuben Sandwich 在紐約大受歡迎。

從來不是美式三文治的 Fans,對於美式食物,也沒有任何集體回憶,看到又肥又鹹又多肉的美式三文治,我避之則吉。

第一次去紐約,到 Katz Deli 朝聖,其實早已打定底,但吃了還是失望,Pastrami 好乾,Rye bread 無味的,吃半份就覺得已經盡了遊客本分,been there,done that,好多紐約的名店也不過如此。好多美式食物和餐廳都太 Hyped 了,那也是美國人的拿手戲吧,畢竟他們大概也發明了廣告這回事。無論如何,我不會反對美式食物的意義,或拒絕它的文化底蘊,每件食物,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在香港,能吃到 Reuben Sandwich 的地方不多,而新外賣餐廳 Fat Chad’s 的版本值得一試。

Reuben 算是少數我會點的美式三文治,沒有那麼容易「瀨野」。Reuben Sandwich,有人譯作魯賓三文治,跟魯賓或者魯賓遜完全無關,基本的原材料是鹹牛肉(corned beef)、瑞士芝士、德國酸菜(sauerkraut)和俄羅斯醬汁,加上烘過的麥包組成,可說明了美國的移民史,將德國、愛爾蘭等地方的傳統食物共冶一爐。有說它的誕生地是內布拉斯加州,一位賣雜貨的猶太裔立陶宛移民,因為每週都和兄弟幫玩橋牌,便順道做點三文治吃,而其中一位兄弟是當地酒店的老闆,他將這三文治放在酒店餐廳的午餐,並大受歡迎。但無論怎樣推廣(3 月 14 日在當地是魯賓三文治日),似乎還是紐約令它發揚光大:有說德國猶太裔人 Arnold Reuben 在他的店 Reuben’s Restaurant and Delicatessen 售賣這種三文治,名為「Reuben Special」,其時大約是 1930 年代,自此便成了紐約人的最愛,萬千遊客到訪都要吃它。多年來,Reuben 傳到各地,也各有不同的版本,在加拿大 Montreal 用煙燻肉、有人用千島醬、有人用魚代肉、也有「姊妹」三文治 Rachel,用火雞肉代替鹹牛肉、椰菜沙律 Coleslaw 代替德國酸菜,據稱名字來自 1871 年歌曲 Reuben and Rachel

在香港,能吃到 Reuben Sandwich 的地方不多,尖沙咀朗廷酒店的美式餐廳 Main Street Deli 是其中一間,大大份,水準穩定;年前進駐香港的 Morty’s 是另一間,我覺得近月水準有點下降,肉較乾。最近吃了新外賣餐廳 Fat Chad’s 的版本,如果水準保持到,敢說是我在香港吃過最好的一家。Fat Chad’s 是西營盤餐廳 BrutPondi 的姐妹店,他們在該區有不錯的 Following,很多 expats 和 ABC 朋友都很喜歡法籍老闆娘 Camille 和她的團隊,我自己去過 Pondi,服務很不錯,氣氛真的有外國 Neighborhood 餐廳的感覺,難怪 Camille 可在西區立足。Fat Chad’s 開業不過幾星期,已經成了西區的人氣店,當日颱風過後到訪,人聚滿半街。

Fat Chad’s 的 Reuben,鹹牛肉鬆化 Juicy,不會過鹹,有少少肥肉,絕不乾柴,自家製的酸菜消膩一流。

我點了 Tikka Masala 雞肉包,好吃,加了青木瓜沙律和肝醬,夾在 Naan 包中,與印度法國餐廳 Pondi 一脈相承。但我更愛 Reuben,鹹牛肉鬆化 Juicy,不會過鹹,有少少肥肉,絕不乾柴,自家製的酸菜消膩一流,他們不用瑞士芝士,改用煙燻水牛芝士,味道沒有那麼濃鹹,配上 Russian dressing,夾在麥芽裸麥包中,麵包也不過濕,吃得好滿足。三文治絕對是美國 Size,如果吃得不多,建議點一份再加小吃,我還未試過全部,只試了炸香蕉,也做得很細緻,香蕉茸球炸得鬆化,澆上焦糖醬,配好多雲呢拿籽的忌廉 Chantilly,天啊,忘了自己坐在街邊吃了 —— 是的,他們只有四個位置,沒有冷氣,要不在街吃,要不買回家好了,這樣得來不易的美式風味,絕對值得。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Gloria Chung(鍾詠嫻),飲食及旅遊記者、博客、食物造型師,對世界飲食文化充滿好奇,深信吃不止是兩秒的口腹之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