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給大學生是門好生意?這家 Fintech 估值擁 10 億美元

A+A-

welab-1440x564_c在「網絡上借錢給大學生」這個概念,聽起來並不厲害,竟能夠馬來西亞國家主權基金、荷蘭最大金融集團 ING、亞洲首富李嘉誠等青睞,獲得港幣逾 11 億元的投資?

這家公司叫「我來貸」(WeLab),一個直白到近乎市井的名字。2013 年在香港成立,短短 3 年已有超過 250 萬活躍用戶,申請貸款金額逾 110 億港元,比成立 12 年、英國最大網絡借貸公司 Zopa 還要高。

2015 年堪稱中國互聯網金融災難性的一年,因為經濟成長放緩,銀行不良貸款率飆升,壞帳連連爆發。根據官方統計,全中國逾 3,600 家 P2P(peer-to-peer,點對點)網絡借貸公司中,有 1,000 多家倒閉,平均每天倒掉三家,倒閉率高達三分之一,呆帳金額高達人民幣 1,500 億元。

WeLab 不僅沒有問題,業務量反而逆勢增長,還吸引了政府基金、大型銀行等投資者搶著入股,創下中國互聯網金融新創公司 B 輪融資的新高紀錄。業界對它的估值更高達 10 億美元。

更令人驚訝的是,創辦人暨執行長龍沛智沒有矽谷的理工背景。他出身香港,曾任台灣花旗信用卡行銷主管,2006 年帶領團隊順利度過卡債風暴與金融海嘯。憑藉著在台灣信用卡市場的經驗,他深知傳統金融的商品設計與缺陷所在,以此為根柢,再想辦法用網絡科技解決,與一般 Fintech 新創公司從科技切入金融完全不同。

WeLab 創辦人龍沛智
WeLab 創辦人龍沛智

「借貸最困難的地方,就是 10 個人坐在你的面前,裡面有好人、也有壞人,但你不知道誰是會還錢的那個人。」龍沛智說。

WeLab 的能耐,就是擁有一個獨門武器:一套能用大數據模型,計算出貸款者還款能力的信用評分機制。

傳統銀行做法,是要求貸款者填寫一堆書面問卷,查閱其身家背景、職業、財力證明、信用紀錄等資料,並經過多次面談,據此判定放款與否及金額大小。不僅曠日廢時,搜集到的資料,也未必能證明借款者的還款能力。

舉例來說,一個在灣仔賣雞蛋仔的攤販,他可能連中學都沒有畢業,從未有過正職工作,做生意都是用現金,沒有信用往來紀錄或報稅資料。即使月收入超過 30 萬,擁有優良的還款能力,一般銀行還是不願意借錢給他。

P2P 的興起,正是要解決這個問題。業者在網絡上架設平台,把有錢的人與缺錢的人抓在一起,雖然省去銀行繁複的手續,也能觸及到更多族群,索取資料的流程卻如同民間借款般粗糙。

有的平台只要求上傳照片、資料,卻無法驗證借貸者的真實性,更多是連擔保都不做,要求雙方風險自負。這就造成了整體弊端叢生,甚至讓 P2P 金融淪為洗黑錢、非法吸金的代名詞,中國這波倒閉潮正反映了這個狀況。

WeLab 剛好能彌補這兩種方式的缺陷,它不需要查閱一堆紀錄,借貸者只要花三分鐘填完基本資料,最慢一天內就能完成審核,即時提取現金。

關鍵,就在它取得的資料。借貸者下載 App 的同時,必須同意授權給程式抓取手機內部各種資料,例如通訊錄、簡訊內容、社交網站訊息紀錄等。WeLab 研發出的程式,會自動交叉比對資料相互間的真實性,最後算出一個信用評等分數,做為放款與否及金額大小的判斷依據。

WeLab 旗下的 WeLend, 是香港的借貸平台,但因為法規問題,沒有用上 P2P 形式處理。圖為 WeLend 的廣告截圖。
WeLab 旗下的 WeLend, 是香港的借貸平台,但因為法規問題,沒有用上 P2P 形式處理。圖為 WeLend 的廣告截圖。

WeLab 還能從手機裡的通話紀錄、簡訊內容,分析出借貸者的信用評等。手機中如果經常接到 DVD 出租店的電話、電話費催繳等簡訊,分數當然不可能高;反之,若從無相關訊息,「代表他借東西都會準時還,費用會準時繳,信用當然好囉,」龍沛智說。

透過這種用程式解讀大量非結構化數據的方式,WeLab 大幅降低了借貸風險。龍沛智表示,不僅至今尚未出現被詐欺的案件,呆帳率低到僅 0.5%,比一般銀行的 1-2% 好上許多。

之所以能有這種準確度,是龍沛智與其團隊花了一年的時間,分析兩億多筆大數據的結果。「我們把借錢這件事,拆解成許多細小環節,一個個用數據去對應、定義、分析,這是一般銀行做不到的,」龍沛智解釋。

相較於一般 Fintech 業者都想著要取代銀行,WeLab 反而與銀行合作。他們從銀行取得資金來源,再放款給大學生與社會新鮮人等沒有特別信貸紀錄的族群,等於是幫銀行開拓了新的客源,包含 ING、中國郵儲銀行等,都是他們的資金合作夥伴。

目前 WeLab 最高貸款額度是人民幣兩萬元,期限最長為一年。「我們的目標是小額,但大量的那一端,不會去跟銀行搶企業或大客戶的生意,」WeLab 大中華區總經理陳俊仁說。

「他們在進行的是一場革命,完全顛覆了傳統的風險評估方式!」在風控領域深耕 20 年的勤業眾信風險諮詢公司總經理萬幼筠,在看到 WeLab 模式時驚呼:「銀行業者多年來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情,他們做到了!」

萬幼筠觀察,WeLab 走的是像螞蟻金服、微眾銀行那樣小額大量的路線。雖然成立時間尚短,無法確認其大數據計算模型,是否真的這麼厲害,但就目前的成績看來:「這幾乎是去跟銀行要錢,借給一群一定會還的人!」

  • 龍沛智講解其業務。